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是成也贸易败也贸易。由于岛国城邦的更迭,地理位置和体制,早期形态的城市是防御为主;但是城市本身跟随贸易和工商业自发生长,城市或者城邦的存亡更选并不影响人民的富足安定。不同于欧洲地缘城邦和自由贸易的社会模式,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隔绝,相对安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血缘宗亲和封建帝制统治,城市布局一直遵循天圆地方、阴阳五行、尊卑有序的文化指导思想,反映在城市平面形态上就是主座居中,左右对称的轴线布局手法。在实际的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如山地、水乡,虽有一些变异,但也尽量遵循这一主导思想。

——摘编自张延生《中西古典理想城市的形态比较》

材料二   关于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中的传承与创新,费正清着重强调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另一批学者则认为中国城市发展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内部结构。建筑风格呈现中西合壁的特色,布局呈现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近代化街道空间的结合。通商口岸城市选址时倾向于远离老城区之处,以环城道路代替封闭性城墙。从全国口岸城市来看,西北城市依山布局,江南城市临水设街,平原城市平缓开阔,沿海城市随海就势。城市出现工业区、工业居住区、物流区、集体住宅、商业区、行政区、娱乐区等新的功能分区,并不断向城市郊区或外围乡村扩展。

——摘编自《中国通商口岸城市平面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古代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城市的布局特点。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明中期以后,“伶人士人化”倾向愈发明显,一部分士人参与戏曲编排、登场串戏,甚至科举落地后以曲谋生,走向优伶之列;一些伶人主动向士人靠拢,开始具有其甚至超越士人的品格风范。该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
A.制度变革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B.戏曲艺术与国民文化素质的关系
C.世俗文化与主流思想变迁的关系D.商品经济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
4 .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列强看来,与其等着一味守旧的清政府最终被革命推翻,不如督促清政府实行改革以保持甚至扩大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正是基于此,清末新政出现了。按该学者理解(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新政具有民族救亡的色彩
C.改革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清末新政顺应了历史潮流
2023-09-17更新 | 573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的话语转换

20世纪初,中国一些书报上出现了大多由日本书刊上引译过来的时代、世纪、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民族建国主义、无形之瓜分、文明排外等新话语,以及“二十世纪之世界”“二十世纪之中国”和“今日已二十世纪矣,我同胞国民将何以自处?”等新话题。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0012《开智录)第一期世界文明之运,播于全球,独立之钟,鏗鏗然觉醒我国民之大梦,诚生死存亡盛衰之时代也
1901《译书汇编》(义和团)“有一种率真精神”,又“可怜可惜”其“无智无谋”,“不知世界大势,不知国际典礼,不知对外方策”
19013未了生《义和拳》《开智录》第五期)文明地狱野蛮……傀儡争存魔鬼现,喇叭吹起睡狮眠。自由潮汐新中国,独立风云壮少年……

——据刘学照《细流惊涛:千古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言论界话语的转换。
2023-04-28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规范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柑橘的原产地之一,5000年前就在长江流域种植。柑橘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水果,早期的消费形式之一是地方以土贡的形式送达中央以供食用。西汉设置专职官员“橘官”以保障皇室的柑橘供应。随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宋、金皇室都将柑橘视为珍果,引领了社会柑橘消费的风尚。从江南到百越,从川陕到中原到处都有柑橘生产。明代,柑橘品种大量增加,并出现了第一个外来柑橘品种——波斯橘。葡萄牙人从我国华南将柑橘的品种之一甜橙引入欧洲,并于1565年传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摘编自曾云琦《中国柑橘历史与文化价值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受到美国花旗广柑的倾销和地主高利贷的剥削,农民大多无力经营,大量砍伐柑橘果树,再加上果树病虫害日益猖獗,柑橘成片死亡。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柑橘产量下降到10万吨左右。新中国成立后,柑橘产地掀起了爱国增产的高潮,政府还提出了果树上山下滩的发展方向。1952年柑橘产量恢复到21.55万吨。1984年后,国家放开了对巧橘等作物的计划管理,各地相继发掘、培育、更换、推广良种,推动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我国每年均有一定量的巧橘鲜果及制品出口至国际市场。

——摘编自王川《中国柑橘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种植利用柑橘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种植利用柑橘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种植利用柑橘的历史启示。
2023-04-1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祭祀和纪念是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祭祀和纪念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体系一般分为大祀、中祀、小祀三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官员的祭祀对象、供品、服饰以及乐舞都有严格的规定。正如《礼记·祭统》所言:祭祀的意义就在于“见君臣之义”、“见贵贱之等气”、“见上下之际”。国家祭祀天地、宗庙必须要皇帝主祭,废除郡国祖庙。……自西汉王朝以来,祭孔进入国家祭祀的行列,至唐代成为“国之大祭”,列为国家祭祀要典。唐代开始还将祈雨的祭祀列入郊祭大典。在宋代,王朝政府往往通过赐额或赐号的仪式,把一些影响较大的民间祭祀神抵纳入国家祭祀系统。其它的民间祭祀被视为“淫祀”,而受到严格禁止。

——摘编白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确定的国家级纪念日

纪念日日期历史由来通过时间
抗战胜利纪念日93194592日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9301949930日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日20148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9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国家宪法日124中国现行宪法在1982124日正式实施20141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4日为国家宪法日
国家公祭日121319371213日日军攻陷南京20142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编自吴唯佳,程思佳,于涛方《中国国家祭祀及国家纪念地传统追溯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级纪念日的特点及意义。
2022-04-08更新 | 705次组卷 | 10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35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