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3月份)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他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3 .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列强看来,与其等着一味守旧的清政府最终被革命推翻,不如督促清政府实行改革以保持甚至扩大它们在华的既得利益。正是基于此,清末新政出现了。按该学者理解(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B.新政具有民族救亡的色彩
C.改革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清末新政顺应了历史潮流
2023-09-17更新 | 574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著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起伏与换算)等。16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两种坐标体系同时出现在一幅地图上。法国的地形图上出现了中国地图上的方里网;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采用了西方地图上的经纬线。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材料二   《海国图志》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乾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对地图编绘技术的贡献,说明16世纪后在中、法地图上同时出现“东西方两种要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地图绘制的特点,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地图发展演变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则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
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
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
2019-05-28更新 | 414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在雅典,公益捐助是一项花费不菲的任务,即使是富人也往往不能完全承受而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筹集足够的资金。这种公益捐助制度反映了
A.富有阶层追求荣誉和威望
B.原始的直接民主
C.城邦社会人文主义的发展
D.民主政治的发达
7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表面上高高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实际上正是这个社会最丑恶的东西,正是这个社会一切腐败事物的温床。”马克思的批评意在赞扬巴黎公社的哪一举措
A.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人民自卫军
C.公职人员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D.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107次组卷 | 86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认为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的论述,曾经出现在不同时期。比如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拉美金融危机后,出现过经济全球化“高峰期”已过的判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一些人认为全球资本主义模式存在根本缺陷,国家干预的发展模式处于上升阶段,因此他们认为全球化时代已失去。有的西方学者最近宣称,全球化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其论据是:美国领导人的更迭;英国退出欧盟.与此同时,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危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

我国的学者并不认为全球化趋势已停止,而认为经济全球化当前处于深度调整期,出现了“新常态”。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欧洲难民潮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现象。经济全球化遭遇到国内保护主义上升、民族主义抬头、宗教冲突与地缘政治危机扩大等挑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整合速度放慢,甚至局部倒退,这些发展既是经济全球化失衡发展的反映,同时也有发达国家侦测失误造成的弊端,经济全球化管理决策失误较集中体现于中东地区。

——摘编自王勇等《“全球化”并未结束正进入深度调整期》


评述材料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
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
2017-11-12更新 | 17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