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广东罗定等地“铁矿既溶,液流至于方池,凝铁一版,取之。以大木杠搅炉,铁水注倾,复成一版。凡十二时,一时须出一版,重可十钧。一时而出二版,是曰双钩(钧),则炉太旺,炉将伤……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版则利赢,八九版则缩”。

有学者估算,20版铁,每版300斤,共6000斤,按万历年间北京官价约合96两(白银),如果每年生产6个月,收入可达17280两,考虑到“万金”的成本,每年资本周转不到2次。

——摘编自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等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新式纺纱机发明之后,手织机再也应付不了工作了。由于煤的使用,虽然生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但棒状铁(一种由生铁精炼而成的韧性铁)的生产却受到限制。英国不得不从瑞典和俄罗斯输入棒状铁,其价格之高成为各地工匠加速推进冶炼技术研究的原因之一。不久,纯粹从经验中衍生的搅拌炼铁法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用锤锻打的辛苦工作,并能迅速且大量地生产棒状铁。18世纪80年代,这一发明获得瓦特的赞许,许多厂商主动前来与发明家磋商其专利证的使用权问题。如理查德·克劳肖凭借此专利所开的工厂里,棒状铁的产量从每星期10吨提高到200吨。根据推算,1786年至1789年发明家所订的专利授权合同如果得到诚实的执行,那么他在专利权的法定保护期内,能获得高达25万英镑的使用费。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中国广东“铁场”生产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类“铁场”兴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之际中国广东冶铁业和18世纪英国冶铁业发展条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18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下图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A.苏联、日本、英国B.英国、苏联、日本
C.日本、苏联、英国D.苏联、英国、日本
4 .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2019-05-30更新 | 1172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5 .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理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首席执政官,为了解决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进行了法律改革,制定了许多对雅典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被称为梭伦“宪法”。
在僭主政治时期,梭伦宪法曾因不用而被人遗忘,克里斯提尼则以争取大众乐从为目的,制定了另一个新的宪法,其中包括陶片放逐法……在这次胜利(马拉松战役)后两年……他们初次启用了陶片放逐法。这条法律的制定是由于对当权的人发生怀疑而起,因为庇西特拉图成为群众领袖及将军时曾自立为僭主。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道,我们的宪法并未抄袭邻国的法律;我们是邻国法律的典范而非仿效者。它的治理有利于多数人而非少数人;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之为民主的原因所在。如果我们仰赖法律,它们就会将同等的正义赋予所有存在个体差别的人;如果社会地位以及公共生活的改进取决于因能力而产生的声望,阶级因素不干扰功绩;贫困也不构成妨碍的话(如果一个人能够为国家效力),他就不会因为身份低微而受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立法的意义。概括“陶片放逐法”突出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的什么特点。
(2)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宪政”最发达的时期。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宪政”发达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和立法之间的关系。
2017-10-21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的木刻图底本,图中翔实记录了黄淮运险要地段的灾害发生年代、治理过程和防范方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B.反映了上古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的艰苦历程
C.是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的重要明证
D.是我国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07-22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主要不同信息并予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钦定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1711—1799)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

狄德罗(1713—1784)
图2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编撰者构成了百科全书派,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典籍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法比较。
2014-04-10更新 | 9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9 . 一位哲人曾说:“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材料二 孙中山手书

图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三 2009年10月1日,国庆庆典游行中的标语方阵

(1)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主张,进行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什么?这一实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中的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分别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
(3)图3、图4、图5所体现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成果分别侧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本质是什么?有何内在联系?
(4)结合上述探究内容,请你就20世纪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各自的主题词。
2013-12-03更新 | 8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二10月抽考历史试卷
10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尤其是中国,拥有悠久文明的历史,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组图片。

形式
内容
第一组
疆域图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A C 制(图7)。
第二组
示意图
汉代三公九卿制; B D 制(图8);清朝军机处。



图1   (某朝局部疆域)                                        图2
(1)材料一中A、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C、D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概括指出D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两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两对基本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
(3)如果把材料一两组图片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你觉得它可以用来研究什么课题? (要求:课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3)
2013-11-21更新 | 9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武陟一中东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