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 . 下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藩镇割据势力的加强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的日益扩大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3 . 以下为晚清部分进口商品数据,这些现象(     
钉铁条进口量洋纱价格(按包)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C.缘于外国商品竞争力强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4 . 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苏联1965一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

年份

城市职工

集体农庄庄员

月均货币工资

月均收入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

96.5

51.5

53.4%

1970

122

74.8

61.3%

1975

145.8

92

63.1%

1980

168.9

118.5

70.2%

1985

190.1

153.4

80.7%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上升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逐渐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困扰D.以农业为调整重点
2024-02-08更新 | 38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数量备注
收入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田租(上缴买物)
283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
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千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同上
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2)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3)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6 . 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初和1970年西方主要国家农业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表。由下表数据可推知

A.发达国家间经济差异缩小
B.西欧经济一体化成就突出
C.欧盟国家经济增速超过美国
D.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7-04-15更新 | 3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图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机构词汇1988年1993年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
“西方”3687+142%

A.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这反映了
A.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