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C.体现了苏联改革成就D.目的是激发群众创新意识
2023-09-29更新 | 47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汤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被誉为18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文学出现了新趋势B.新书畅销威胁封建经济
C.人们追求书籍阅读自由D.不同意识形态激烈交锋
2023-09-29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汤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葡萄牙的部分殖民占领史,这些信息可以佐证葡萄牙(     
1502年1506年1511年1557年
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等地红海口索科特拉岛等地马六甲地区中国澳门
A.扩张是以亚非地区为中心B.经济和军事实力领先欧洲
C.殖民特点是建立军事据点D.把先进制度带到亚非地区
2023-09-29更新 | 4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汤阴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9年5月10日,联合太平洋铁路和中央太平铁路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峰接轨,标志着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正式建成,西海岸与东海岸连接了起来。此后,大北铁路、北太平洋铁路和南太平洋铁路等陆鉄筑成,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全国铁路网。并以钢轨取代铁轨,还出现了空气制动、自动接车器和连续信号系统。1882~1900年,铁路客运量从2.89亿人次增至5.77亿人次,货运增加了2倍。1850~1871年,联邦政府赠予铁路的土地达1.75亿英镑,还给铁路公司以优惠贷款。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初步形成,这4个集团掌着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摘缟自丁则民《美国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949年前,中国曾修成并通车过的铁路是3.2万千,其中绝大部分(约2.3万千来)修成于民国时期。但是到1949年末,中国实际通车铁路只有2.2万千米。与1949年末相比,1950~-1975年,我国铁路共增加2.4万千米,略长于民国年间修建的略段。实际上,改革开放前我国建设的铁路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建、复建民国时曾经建成后又毁于战火的线路。甚至到1990年代的铁路建设中,仍包含若干民国时期已建复毁的路段。当然,新中国铁路的质量大有进步,而且西南、西北地区的新建铁路修建难度之大,是民国年间修建的铁路无法相比的。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一一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同铁路修建的待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美铁路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1-04-18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五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刊载了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下列对材料不正确的是
A.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6 . 范仲淹直抒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慷慨立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千百年来传诵不断的励志名言,均可推许为古代“国士”情操与境界的代表作。他们反映出中国古代“国士”
A.励志入世救民
B.批判重利轻义
C.固守儒学传统
D.倡行经世致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主要不同信息并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有人说:“对于两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这里的“历史环境”主要是指
A.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增长B.满汉官僚矛盾尖锐
C.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地强调“子孝”,否定了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不平等的尊卑制度。随着宗法制度的巩固和加强,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在传统社会中,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提出了“婚姻革命”的口号。20世纪初,有人用西洋音乐简谱写了一首《自由结婚纪念歌》,歌词中有这样一句“世事新,男女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明末清初,随着西学的传入,进步知识分子对传统婚姻陋俗的批判,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末民初的婚姻变化体现了这一点,浙江遂安“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批判了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把妇女问题作为改造社会的基本问题。1920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男系制与遗产制》一文,文章建议男女平等地拥有财产继承权,女子也能继承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离婚率上升,中国一些留学生受其影响,亦热衷于离婚。

——摘自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试从不同角度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家庭伦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2010年《诗经》在德国莱比锡书展中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其中一首《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为耦)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的情形B.铁器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2017-03-03更新 | 168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安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