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从以霸权为基础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导向世界冲突的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会构成对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1)概括宣言提出的主要观点。

(2)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历史实际?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如何?它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2017-12-2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7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考(一)历史试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

内容说明
《盗》“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主要内容备注
第三表:执行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律
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第十条: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第十二条: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

2018-09-07更新 | 355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4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古代太原市行政区划历史变迁

时代城市行政设置
(最高级别)
所属区划地方行政体制
城市郡坡治所太原郡以器治天下。全国分36郡。山西有雁门郡、代郡、太原郡、河东都、上党郎.
西汉晋阳郡级治所(时木设部级治所)井州刺史部太原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亦称部),设立部、郡、县的三级体系
东汉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刺史太原郡因西汉旧治,设并州制史部级治所,统一管理所辖郡县
三国槐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刺史太原国行政体制因汉之旧治,设州、郡、县三级。大原地区属魏辖区。另设有相当于郡级的王国,相当于县级的公国和侯国
西晋晋阳州坡治所并州刺史太原国沿汉魏日制设州、郡、县三级
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州、县两级制
晋阳北都河东道并州唐初因隋制,设州、县两级制;贞观初年(627年)全国分10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至15道,并分为道、州、县三级制;中唐后又设置节度使
北京兼为河东节度使治河东道太原府
北宋太原路级治所河东路太原府路、州(府、军、监)、县三级
太原省级治所山西布政使司太原府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州、县
太原省级治所山西省太原府省、府(直隶州)、州县

——摘编自沈旸《丛衣集》

材料二   因元代中央宰相机构为中书省,派高级官员外出镇遏地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人评价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员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有明显差异。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太原为例,简析汉晋时期的州与唐代的道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同点。
(2)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并说明其不断演变的原因。
5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雀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辽宋夏金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夏金政权一方面推行以儒家文化和中央集权制为主导的统治方针,使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因俗而治的二元体制推动了“华夷一体”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深化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高福顺《辽宋夏金时期内聚性不断增强》

材料三   “大一统”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亦是一种国家形态结构,我国大一统的政治实体形成于秦汉时期,但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秦汉以后,实现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方式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治理目标,

——摘编自卜完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至少三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时期为元明清大一统时代的到来奠定的历史基础。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1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城,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典型建筑遗存,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拥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某学者将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长城,超大型军事防御工程体系的建筑遗产。

长城,中国农牧交错地带人地互动的文化景观。

长城,亚洲内陆交通沿线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

长城,中华民族坚韧自强、众志成城、包容开放的精神象征。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所学知识,对学者提出的“长城的价值”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8-2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保山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恰克图互市于中国初无利益,大皇帝喾爱众生,不容尔国小民困窘,……是以允行”。至18世纪末,“武夷茶”取代“南京布”成为恰克图市场上的主要商品,茶叶从武夷茶区运至恰克图,最终抵达圣彼得堡并远赴欧洲。同时,面对白银外流的压力,俄政府于1800年颁布法令,规定恰克图市场上俄商只能进行易货贸易,从而实现了俄国由毛皮原料出口向呢绒、棉布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产业结构升级。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等

材料二   1855年,俄政府放弃“以货易货”政策,随着《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商得以长驱直入中国内地采购茶叶,在汉口、九江、福州就近制作砖茶回输俄国,形成产业性垄断。19世纪70年代以后,绝大部分的输俄茶叶由汉口出发,经水路运至天津,再走陆路抵达恰克图。由于享有极优惠的税率,该线的茶叶出口额稳居输俄华茶总额的一半以上,1878年更是占到输俄华茶的81.9%。

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华茶从临近中国产茶区的各港口海运到大连或符拉迪沃斯托克,再经西伯利亚铁路运输到俄国和欧洲。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80%的输俄华茶都是经铁路运输。中俄茶叶贸易量虽再度增长,但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外缘依附属性进一步加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苏茶路断绝。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俄茶叶贸易的特征。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俄茶叶贸易兴衰的原因。
2022-02-2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9月,在康、梁等人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在北京出面组织强学会。同年11月,康有为抵沪,成立强学会上海分会,成员主要是帝党和改良派,并发刊《强学报》,公开提出“向使中国幡然改图,士风一变,国是既定,然后开议院,立议员”,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受其影响,各地学会、报社纷纷成立。在“兴绅权”“通上下”的思想影响下,强学会主要利用文字宣传,联结官僚士大夫,然而它却成了官僚党争的工具。守旧势力认为强学会“植党营私”,成“处士横议之风”。1896年初,强学会被封禁、解散。

——摘编自汤志钧《强学会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学会成立之初,讨论最多的是职业选择与抱负施展问题。19199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了驱除湖南督军的运动,历经数月取得胜利。1919年底,蔡和森率领部分会友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等人留在国内探索与研究。学会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设想由湖南牵头,一省一省地解决问题,并最终解决全国总问题,但此次运动遭到失败。“五四”运动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19201921年,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多数会员接受并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为达到共同目的。1921年学会74名会员中有近半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会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活动。

——摘编自以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强学会的特点,并说明强学会最终昙花一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学会探索活动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所了解的近代中国相关阶级的救国方案进行阐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中去寻找,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是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这在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体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异质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机制,是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