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2024-03-01更新 | 1371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 年6 月,康有为在上书光绪皇帝时提出了设议郎的主张,表达了对议会制度的构想。 他从“先王之治天下,无不与民共之”立论,回顾了中国古代帝王“同忧共患,结合民志”的措施,主张学习汉代,通过地方乡贤和官员推选并由皇帝裁定议郎人选。 当选的议郎入值武英殿,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质询,并得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 遇到国家内外重大政务和筹饷事宜,则由议郎集中会议,并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意见形成决议。 议郎一年一任,但民众满意的可以继续留任。

——据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议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康有为议郎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因。
2023·四川乐山·一模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传教士遭到中国“暴民”的袭击,而中国劳工同样被美国工人的暴行所伤。美国传教士兼公使秘书威廉姆斯在1868年指出“如果在中国的美国人遭受的痛苦超过了至1855年以来在美华人所忍受痛苦的1/10,战争肯定因此发生。”据此可知(       
A.华夷观念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B.美国试图派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中美关系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D.在华传教士致力于改善中美关系
4 . 据记载,秦的博士通常由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担任,博士们保持着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与结构,不断吸纳各派学说。虽然博士没有独立管理国家部门的权力,仅秩比600石,但其地位很高,影响力很大,以至于“朝贺,位次中都官,吏称先生”。秦朝设置博士官的主要意图可能是(     
A.弥补专制体制的缺陷B.延续原始民主的传统
C.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D.强化政治文化的认同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影响较大的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五月(1043年)

王伦领导的沂州(今山东)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八月(1043年)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路、陕南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三年十月(1043年)

邵兴领导京西路光化军和农民起义

仁宗庆历七年十一月(1047年)

王则领导河北东路贝州士兵和农民起义

——摘编自赵继颜《北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材料二 在王安石变法实施初期,苏轼就指出,骤行新法“其进锐者其退速”,欲速则不达,因此需要徐徐图之。再次,派遣专使推行新法,“事少而员多”,增加了冗员和冗费,“人轻而权重”,更是容易滋生弊端。苏轼经过长期实地考察,于元祐元年(1086年),写了《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他在奏状中说:“熙宁以来,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刑日益烦,盗日益炽,田日益贱,谷帛日益轻,细数其害,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建议朝廷“所有已请过钱斛,候丰熟日,分作五年十料(即十批、十次)随二税送纳。或乞圣慈念其累岁出息已多,自第四等以下人户,并与放免”。即是说,废除《青苗法》后,农民所欠官府的钱粮,允许分期分批归还,四等以下的贫困户应该全免。

——改编自莹光《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中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6 .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奥地利国际法学家菲德罗斯曾说过:“哪里有往来,哪里就有法”。国际法随着国际交往 的出现和日益频繁不断发展,是制度化的国际关系,是国际关系的特定表现形式。国际法规 则的制定是国家间政治、经济等综合力量对比的反映,是各国在国际合作与斗争中不同利益 冲突和妥协的结果。同时,作为国际关系发展产物的国际法,反过来又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 生重要影响。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中遇到问题时,都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际法规则的影响。

——摘编自李井琦刘荣辉《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表达清晰。)
9 .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休斯女士号”水手在广州黄埔港误鸣礼炮,击中清朝船员,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英国商会首领庇古曾派人向广东巡抚孙士毅要求“治外法权”,即将凶手移交英国人审判,遭到孙士毅严词拒绝,坚持要求英商主动交出主犯,并在广州审判处刑。这一做法(     
A.维护了清朝司法主权B.利于清朝逐步进入近代法治社会
C.不利于双方友好贸易D.推动了清朝对国际法的深入了解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我国自古以羊肉为肉类中的上品。特别是魏晋少数民族内迁之后,食羊成为上层社会风尚。由于羊肉价高,因而北宋初宫廷食用羊肉较多,民间较少。中期以后上行下效,食羊成风,羊肉消耗激增。南渡后,社会上食羊风气有增无减。这主要是由于(     
A.南北文化不断交融B.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C.社会成员渐趋平等D.边境榷场贸易的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