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 . 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022-06-14更新 | 5351次组卷 | 50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介绍(部分)

时间(年)主办国名称主题或特点
1851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展馆水晶宫
1867法国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增加文化内容
1876美国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1925法国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宣传文艺新风尚
1958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美国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4美国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1985日本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加拿大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主题“交通与通讯——人类发展和未来
1990日本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主题“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精髓是和谐城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先秦诸子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这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摘编自《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博会的特点,并根据表中所列的主题或特点指出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主题精髓的原因和成功举办的影响。
2021-05-06更新 | 37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选必2同步练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海外网中的《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可不简单》一文提到:“国民党为什么不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国民党艰本就没法儿纪念之前那六年抗战。因为东北三省的沦陷即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的,从1931到1937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展次“局部抗战”,都不是当时的国民党当局想看到的。一直到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迫于兵谏之形势,蒋介石才同意抗日。所以,国民党没法儿纪念“十四年抗战”。对此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A.国民党对自身酿成的严重政治错误深刻反思。
B.国民党主动承担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日本侵华的责任。
C.对国民党来说,抗战起始的时间选择既是历史记忆的选择问题,也是政治取舍的问题。
D.国民党认为八年抗战更能客观地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简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2016年,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振兴中华,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建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有何历史贡献?

(2)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在辛亥革命失败后能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论和斗争方略。请结合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其标志性成果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继续奋斗,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

(4)2016年,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据此,请谈谈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之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直到艾萨克·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牛顿通过自己的伟大著作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896年,严复翻译出英人赫胥黎著《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前两章,译名为《天演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为此书作序,《序》中说:“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其学以天择物竞二义综万汇(即“天地万物之本原”),考动植之蕃耗。言治者取焉,因物变递嬗(即“次第发展演变”),深研乎质力(即“物质发展的动力”)取散之几,推极乎古今万国盛衰兴坏之由,而大归以任天为治①。抑严之子译是书,不惟自传其文而已。盖谓赫胥黎氏以人持天②,以人治之曰新,卫其种族之说。其义富,其辞危,使读焉者怵焉知变,于国论殆有助乎?”
注:
①任天为治:消极地听凭自然的发展为治理之法。
②以人持天:积极地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使之为人所用,进而与天争胜,以人胜天。
材料三
下图为2005年国际物理年标识,该标识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的合作可以帮助建设光明的未来,还象征着爱因斯坦渊博的见解及洞察力。在19世纪末,科学实验发现了许多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事实。首先是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次是经典物理学的万里晴空中出现了两朵“乌云”:“以太漂移”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这一奇迹100周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第58次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三百年前”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认识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的理解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意义何在?
(3)依据材料三说明,物理学理论在20世纪初有了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14-01-16更新 | 10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湖北省襄阳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
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这位代表说的“新秩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
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的?
材料二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系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逐步走向瓦解。当经济危机在
30年代初终于艰难的渡过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和欧洲的局势,它已经完全是另外一幅
面孔了。                            ——史仲文、胡晓琳《世界全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危机,德美两国所选择的政治道路有何不同,
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民主
国家若不能联系成更大的机构,那么他们的结构和习惯便缺乏能够保证人类安全的毅力和信
心。
(3)材料中“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指的是什么?试举一例。
材料四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
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
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
接受。
(4)根据材料四概括格劳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
因。
(5)一位网友在评价二战时这样说:“战争纪念……更是一种对战争的理性的反思和警醒。”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2012-05-22更新 | 4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吉林省白山市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