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
(2)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向图二发展趋势转变的要因素有哪些?
2 .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1)为材料一中图一漫画写一句主题词。图二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请将照片加以分类,并将图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类 别
图 序 号
屈辱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



(3)图④ 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2001年中国外交有哪些突出成就?请举一例。
材料二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4)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四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5)根据材料三,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6)根据材料四,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7)上述史实反映了中外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由此,你得到什么认识?
2016-11-18更新 | 5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罗源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4 . 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
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
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
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
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
2021-05-28更新 | 2390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5 .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分析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2)读图示,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 “通途”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3)依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唐朝和近代美国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英、美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材料三: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成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4)材料三体现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影响?
材料四:1913年国会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政党
发起人
所占席数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民主党
汤化龙
25
统一党
程德全
24

(5)根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政治出现什么新局面?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6)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时民主政治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物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7)材料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什么创举?据上表概括中央人民政府的构成特点,并指出新中国政权的实质。
(8)据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
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五:2006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孔庙祭孔大典活动。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这是50多年来海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自左至右三位人物A、B、C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的影响。
(5)从经济、文化的角度,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对两岸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2016-11-18更新 | 5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如图为元四家之一吴镇的《松石图》,以凋零枯萎的松树作为绘画主体物,独立于河岸之上,展现了傲骨之风。据此可知,该画(     

A.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分裂的忧愤B.彰显了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与意旨
C.标志着传统中国画达到了顶峰D.表明了文化下移的社会发展态势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如图为明代青花仕女蹴鞠图大罐。图中女子穿长靴、戴护膝参与当时的蹴鞠竞技。这一画面(     

   

A.展示了女性的力量与健康美B.表明社会中尚武风气浓厚
C.说明女性已经挣脱理学束缚D.继承了魏晋仕女图的画风
2023-11-16更新 | 42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洋务运动

材料一   (光绪皇帝1895年7月19日发布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隐患。……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

———《光绪朝东华录》

材料二   欲振作,必须自强。欲自强,必须变法。以筹国用、罗人才为始事,以练民兵、开议院为成功……泰西议院之制,以英为最优;有上议院,国家爵命之官也;有下议院,民间公举之绅也……惟兹事体大,须俟十年之后,学校大成,然后开院仿行,以立万世无疆之业。

——陈炽(清末官员,维新派)《上清帝万言书》(该条陈随上述光绪帝上谕同日下发)

材料三   福州船政局1869—1905年所造轮船统计表

下水日期轮船材质数量(艘)吨数合计制造总费用(千两)
1869—1870年木质22785530
1871—1875年木质14121911887
1876—1880年木质378431236
铁胁4
1881—1885年铁胁35630834
1886—1890年铁胁366101230
铁胁钢壳4
1891—1895年铁胁钢壳44280886
1896—1905年铁胁钢壳658051924

——整理自《清末海军史料》

汪:船政局所造船只中有12艘先后编入清朝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甲午战争中随舰队全军覆没。

材料   园随着福州船政局不断扩大规模,船政局的耗费日益增大,而清政府的财政日益匮乏,对船政局的支付日益减少,于是矛盾尖锐了;船政局僚属把船厂当做封建衙门,任人唯亲,船厂人员多“滥竽充数”,“一无所知”。企业矛盾不断激化,福州船政局于1907年全面停产。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有人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终结”,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至少选取两则上述材料予以说明。
2024-02-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