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
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D.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广东罗定等地“铁矿既溶,液流至于方池,凝铁一版,取之。以大木杠搅炉,铁水注倾,复成一版。凡十二时,一时须出一版,重可十钧。一时而出二版,是曰双钩(钧),则炉太旺,炉将伤……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二十余版则利赢,八九版则缩”。

有学者估算,20版铁,每版300斤,共6000斤,按万历年间北京官价约合96两(白银),如果每年生产6个月,收入可达17280两,考虑到“万金”的成本,每年资本周转不到2次。

——摘编自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五)等

材料二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新式纺纱机发明之后,手织机再也应付不了工作了。由于煤的使用,虽然生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但棒状铁(一种由生铁精炼而成的韧性铁)的生产却受到限制。英国不得不从瑞典和俄罗斯输入棒状铁,其价格之高成为各地工匠加速推进冶炼技术研究的原因之一。不久,纯粹从经验中衍生的搅拌炼铁法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用锤锻打的辛苦工作,并能迅速且大量地生产棒状铁。18世纪80年代,这一发明获得瓦特的赞许,许多厂商主动前来与发明家磋商其专利证的使用权问题。如理查德·克劳肖凭借此专利所开的工厂里,棒状铁的产量从每星期10吨提高到200吨。根据推算,1786年至1789年发明家所订的专利授权合同如果得到诚实的执行,那么他在专利权的法定保护期内,能获得高达25万英镑的使用费。

——摘编自[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中国广东“铁场”生产经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类“铁场”兴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之际中国广东冶铁业和18世纪英国冶铁业发展条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7—18世纪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长江流域航运大事记图(部分)


——据罗传栋《长江航运史》附录《古代长江航运大事记》整理绘制


请提取如图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与“长江航运”相关联的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关联,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下图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1950—1998年美国与其他国家人均GDP水平的双边比较图。

根据所学判断,a、b、c三国分别对应的是
A.苏联、日本、英国B.英国、苏联、日本
C.日本、苏联、英国D.苏联、英国、日本
5 . 图1、图2分别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和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口迁移的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比较图1、图2,提取两幅图中有关人口迁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朝、宋朝、元朝)的各省书院数量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出自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注:颜色越深,表示书院数量越多。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书院数量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7 .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2019-05-30更新 | 1168次组卷 | 4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天津静海县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