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一种文化都由曲线前进,有时上升,有时下降,只看历史上各时期之治乱兴衰,便可见其文化进退升沉之大概。春秋时代,文化种子埋藏在贵族阶层。孔墨新生机,从下层崛起。此时期为中国文化最有生命力之表现时期。东汉末,文化种子埋藏在大门第,而不免为老庄清谈所腐蚀。唐末五代,文化种子或则逃避至十国、如蜀、如唐、如闽、如吴越,多数都埋藏在山林寺庙与书院中。直到宋兴六七十年后,始有起色。元末埋藏在社会下层,当时南方经济好,书籍流传易,故文化种子得到处留存。清朝入主,文化种子埋藏在社会各阶层者,亦深亦厚。

——摘编自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


选取中国古代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朝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第一、二、四套人民币的部分信息。

套数

发行时间

部分图案

制作工艺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

工人和农民、水车和矿车、压路机、耕地、灌田、推车、牧马等老厂新厂、新旧设备并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等多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

第二套人民币

1955年3月

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各民族大团结、工农像等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还采用传统的胶凹套印和当时先进的接纹印刷技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

第四套人民币

1987年4月

少数民族同胞头像,工农知识分子头像,国家领导人头像,长城、长江风景图案等在制作原料上增添了短棉绒,增加了使用流通寿命,并有一定的抗化学腐蚀性;采用人物头像水印的明暗层次和安全线等防伪措施

——摘编自邹平《人民币发展史:五套人民币的历史》


根据材料,选取任一时期发行的人民币,并结合所学,简析人民币中展现的时代特征。(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3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4增强开放性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3 .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极大地透支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信用,还将热钱注入世界。2014年后美国率先提出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发达国家的资本净流入大幅度增加,与之相对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流压力加剧,本币贬值,资产泡沫的破灭风险增大。这反映出(     
①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完善的,对发达国家的约束力有限   ②世界货币信用下降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                                     ④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有所削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8-29更新 | 39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多元文明的竞争与发展(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4 . 根据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40%,OECD成员国占60%;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占比达到了49%,OECD国家占比是51%。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
C.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D.南北差距问题得以解决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1936年9月20日,来自英、法、荷、德等国的华侨代表共450多人在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大会的最高原则是“精诚团结,一致抗日”,目的在于“团结旅欧侨胞……尤其促进全国上下的大团结,一致为祖国生存而战,为恢复失地而战”。这表明(       
A.地方派系影响抗日动员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获得认同
C.一致抗日得到民众广泛认同D.民族危机激发华侨家国情怀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士编书教之。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末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
2023-08-28更新 | 215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
2023-08-28更新 | 2359次组卷 | 14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4237次组卷 | 2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4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尚任(1648~1718),山东曲阜人,孔子64世孙。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南巡过曲阜,孔尚任进讲儒家经典受赏识,破格授国子监博士,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他博览群书,喜诗文,精通音律,著有《湖海集》等诗文集。他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该剧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覆亡悲剧,抒发了作者的兴亡之感,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较好结合。剧本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主要人物也塑造得非常成功。《桃花扇》在京师上演,使名臣故老皆掩映独坐,唏嘘而散,为统治者所不满,孔尚任旋被罢官。

——摘编自《中国戏曲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尚任《桃花扇》取得成功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尚任仕途浮沉的原因。
2023-06-09更新 | 462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10 . 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2023-06-09更新 | 7347次组卷 | 45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9近代中国的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