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发现日本社会变革具有自己的特征,那就是革命被改良所取代。明治维新使近代日本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之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并跻身列强之林。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殖产兴业、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是在德川幕府版籍奉还、王政复古的前提下进行的,近代日本构建起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但正如幕府成立以来万世一系的天皇一直都没能真正掌权一样,近代的日本天皇也没能成为决策的真正核心,先是藩阀、后是军阀,控制着近代日本的政军大权。……日本除了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在政治法律制度上创立起近代国家框架。另外,在构建教育体系和转变思维模式上,日本也做了不少功课。……日本在古代曾吸收中国文化,实施和魂汉才的改革开放路线。近代以来,汹涌的西化大潮让日本无力抵挡,要想摆脱被殖民化的厄运就必须与列强为伍,并导入西方功利主义价值观。为此,必须排除作为虚学的理学,由西方的实学取而代之。明治政府的一些高官和智囊对于西方文化也是来者不拒并极端发挥,……西化派的极端做法遭到传统派的抨击,国粹派诞生并主张恢复日本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标准。

——王屏《近代日本社会变革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   一般认为,庚子事变(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危机。在这个事情之前,清政府对国内的统治还相当稳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还远没有成气候,暴力革命的主张不得人心……新政的前几年,还未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主要涉及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废科举兴学堂、倡办实业等方面,当然,政府部门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就是外务部的设立。这些措施大都得到执行,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比戊戌年只打雷不下雨的改革要实在很多。

从1905年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宪政,政治改革被提上日程。统治阶层的想法其实很明确,就是既想迎合人们改革的呼声,又能保证皇权的延续巩固。考察团回国给慈禧报告,当然也尽可能捡好听的话讲,以打消她对立宪的犹疑;为皇家利益计,清政府自然选择德式君主立宪制为模板,开展预备立宪。……1908年光绪和慈禧的先后离世,使得这个改革的变数大增。……之后登台的载沣等人,甫一掌权,就开始自掘坟墓。罢免袁世凯,收军权,就是第一步臭棋。之后跟着上,铁路国有、皇族内阁,终于将清王朝的气数掐断。本来,宪政的方向是要限权、分权,但他们做的却是抓权、集权,完全背道而驰,而且做得火急火燎,极不高明。这样做的唯一效果是使1860年代以来支撑了清王朝半壁江山、一直对清王朝保持忠心的汉族地方实力派与清廷离心离德了。

——摘编自360百科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日本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清末新政改革的主要不同?并谈一谈由此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材料二   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所以在甲午以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四   杜维明:“五四”知识精英对儒学的创造转化有极大贡献。但对一种源远流长的文明全盘否定,把一个民族的没落,全归结在儒家文化头上,有些粗鲁。不能平心静气地判断传统核心价值的优质部分,就像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样残酷。当时的精英认为激烈批评传统文化,即能为学习西方创造条件,还认为西化了,就充分现代化了。今天,最普通的知识人也知道,这种极端心态必须超越。

袁伟时:杜先生曾提出,新文化运动应肯定仁、义、礼、智、信,我赞同,但想补充,五常的道德规范应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否则,它只能为宗法专制服务。

——摘编自《究竟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杜维明VS袁伟时》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一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对孔子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陈独秀思想主张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杜维明与袁伟时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阶段及其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年、1897年,清廷派李鸿章、张荫桓等人就加税一事与英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接触,英国方面主张先裁厘(厘金税,清政府向过往客商征收的货物通过税,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中国方面则要求对方加税而自己闭口不谈裁厘,因此,这两年清廷的加税斗争没有任何进展。1902年,英国为了保证庚子赔款的偿还,与清廷进行实行切实值五抽五的谈判清廷几经犹豫,终于在《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中国首先裁撤洋货厘金,之后中国可提高进出口关税。但由于各国反对,清廷提高关税财政职能的计划,直至清朝灭亡也没有进展。

——摘编自裴洪彬《凊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与美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规定:“历年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之税率,存票、子口税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接着,英、法、荷等国相继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中国政府遂于1928年12月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各国于1926年同意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共有八级税率公布为第一个国定税则,并决定于192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

——摘编自邱松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政策》

材料三

2002年,中国大幅度地下降了535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使关税总水平降至12%,2003年1月1日,关税总水平从12%降低至11%,2004年对2400多个税目的税率进行不同程度的下调后,关税总水平降低至10.4%,2005年1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2006年,降低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143个税目的正常贸易税率。到2011年,将关税总水平降至9.8%,与2001年的关税总水平相比降幅为35.9%。

——摘编自张忆良《中国进出口关税政策的演变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提高关税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的关税自主政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1年之后中国关税大幅度降低的原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关税政策的认识。
2019-01-23更新 | 28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陕西省商洛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6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明清故宫和皇帝的宝座

材料二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古希腊时期的剧院遗址          英国下议院开会照片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这座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亲自奠基的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

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

——《大国崛起·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描述,能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两大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请分析持这种观点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什么?并谈谈这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可以鉴戒的教训?
(3)根据材料三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5)上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历史上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请综合评价这些政治制度的相同点。(要求:不要分别叙述综合概括)
6 .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