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94次组卷 | 19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25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会议主要内容
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2021-05-12更新 | 919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考订,有大量经济史、经济学著作对18401949年城乡关系变迁轨迹做了研究。

研究视角梳理如下:

第一,整体研究视角;

第二,城市带动视角;

第三,农村工业化视角;

第四,外部冲击视角。

——整理自吴丰华等《中国近代以来城乡关系变迁轨迹与变迁机理(1840~2012)》


参考上述角度,结合中外历史所学知识,以城乡关系变迁机理为主题,选取一个视角或多个视角,也可以提出新的视角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视角观点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1-05-0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近代科学本来就源于西方,科学在西方的发展与传播是主动创新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西方科学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反观中国,晚清时期是近代科学在我国的启蒙阶段,强调科学的实用性和知识性开始成为一种基本的诉求。但晚清时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动接受型。从科学传播的三个层次来看,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如图2所示。


——摘编自高建明、李斌《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研究》

材料二   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年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   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近代科技传播的不同点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3)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对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有何启示。
2021-04-16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第四次阶段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动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从15世纪以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则都……运用于解决那个城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英、美是怎样基于自身利益需要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发展的?

材料三   先发国家在获取有限的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进而获取资本回报方面具有无法超越的优势,理应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个别先发国家以狭隘的“国家利益至上”为由,充分享受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收益却逃避承担应有的国际义务,频繁动用国内法干预他国的国内经济政策,以非市场手段干预干扰正常的国际经济交往,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权威和国际组织的治理机制,严重削弱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效力。

——张明之《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指出中国的对策。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20世纪中期的一次国际会议有下列宣言:““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这次国际会议
A.由南斯拉夫、印度尼西亚、埃及三国领导人推动下召开
B.说明发展中国家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C.提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D.提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论述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长江流域航运大事记图(部分)


——据罗传栋《长江航运史》附录《古代长江航运大事记》整理绘制


请提取如图中两条或两条以上与“长江航运”相关联的信息,白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信息关联,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9月,在康、梁等人帮助下,帝党官僚文廷式在北京出面组织强学会。同年11月,康有为抵沪,成立强学会上海分会,成员主要是帝党和改良派,并发刊《强学报》,公开提出“向使中国幡然改图,士风一变,国是既定,然后开议院,立议员”,说明“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以“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成圣教”。受其影响,各地学会、报社纷纷成立。在“兴绅权”“通上下”的思想影响下,强学会主要利用文字宣传,联结官僚士大夫,然而它却成了官僚党争的工具。守旧势力认为强学会“植党营私”,成“处士横议之风”。1896年初,强学会被封禁、解散。

——摘编自汤志钧《强学会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18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发起组建新民学会,共同探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学会成立之初,讨论最多的是职业选择与抱负施展问题。19199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领导了驱除湖南督军的运动,历经数月取得胜利。1919年底,蔡和森率领部分会友及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等人留在国内探索与研究。学会领导湖南人民自治运动,设想由湖南牵头,一省一省地解决问题,并最终解决全国总问题,但此次运动遭到失败。“五四”运动后,大多数会员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19201921年,新民学会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多数会员接受并主张布尔什维克主义,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为达到共同目的。1921年学会74名会员中有近半数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多会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后,学会逐渐停止活动。

——摘编自以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强学会的特点,并说明强学会最终昙花一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学会探索活动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你所了解的近代中国相关阶级的救国方案进行阐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萌芽并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古代科学家研究科学的三种动机,即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出于“仁”、“孝”之德,出于经学的目的,都是围绕着儒家的价值观而展开的。由于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甚至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来源于儒家经典,因此,在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著作中,大部包含某些现成的、普遍适用的儒学理论及诸如“气”、“理”之类的儒学概念。古代的科学研究由于与儒家的经学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围绕着前人的著作而展开的,所以一直有尊崇经典的传统。尤其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传到中国,当时中国的科学家大都持“西学中源”的观点。并且采取引中国古代经典解释西方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科学研究方式依然是承袭了儒学的经学方法。

——摘编自乐爱国《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在西方学者看来,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提倡人性,鄙视神性;崇尚理性,鼓吹个性解放和人的自由。在这种思想的激励下,人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宗教神学的思辨问题转向人生和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欧洲各国不仅创办了许多学校,而且学校里所讲授的内容同样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人文主义的教育观和教育内容不仅培养出了大量的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一流科学家。同时,开放的民主政治制度和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是促进科学繁荣的重要条件。而这些正是人文主义传统所结出的果实。近代科学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方法也同样是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诞生的;先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经验方法。后来是经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的结合。

——摘编自钱兆华、申玉香《人文主义对西方近代科学诞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人文主义对西方科学发展所发挥的相似作用,并说明其对科学及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历史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