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1 . 阅读如图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注:AIIB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缩写
A.布雷顿森林体系遭到了严重冲击B.美国控制了新兴经济体的金融
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用增强D.国际金融秩序的重构任重道远
2023-11-17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美苏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



根据漫画,提取信息并结合世界历史相关知识,围绕“冷战”这一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9-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历史非选择题分类练2024版全国通用-第三部分新考法专练4增强开放性
3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4 . 如图为罗马条约签订后法国漫画《共同市场》∶戴着象征第四共和国小红帽的法国民众走近投票箱,箱子突然弹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头像,连接头像的弹簧是法语单词"共同市场"。该漫画意在
A.表达民众对联邦德国崛起的担忧
B.唤起法国民众对二战的深层反思
C.质疑欧洲一体化法德联合的必要
D.批判冷战形势下人们的猜忌心理
2021-05-28更新 | 2389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据图可知,当时(     
A.国共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革命政权争取农民群众支持
C.百姓纷纷参加革命队伍D.土地革命在全国热烈地开展
2023-11-19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部分达标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如图为明代青花仕女蹴鞠图大罐。图中女子穿长靴、戴护膝参与当时的蹴鞠竞技。这一画面(     

   

A.展示了女性的力量与健康美B.表明社会中尚武风气浓厚
C.说明女性已经挣脱理学束缚D.继承了魏晋仕女图的画风
2023-11-16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禁酒令:保民生2   护社稷2

材料一   中国古代高粱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摘编自赵利杰《试论高粱传入中国的时间 、路径及初步推广》

材料二     在宋代之后,随着烧酒技术的改进,高粱酿制的烧酒口感最为醇厚,故而备受推崇。但是为了减少粮食的消耗,历朝历代都曾颁行禁酒令。清前期酒的生产遍及各地,“西北五省烧坊多者每县至百余,其余三斗五斗之谷则比户能烧”。“康乾盛世中颁行了一道又一道禁酒令,直至咸丰年间开烧锅之禁,”厘捐推行全国,酒税逐渐成为清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摘编自牛贯杰《论清代烧锅政策的演变》


材料三   清代前期自然灾害的时间分布表
时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灾次1926651611229409791305333119871
频次(次/年)10.610.712.420.416.326.327.725.635.223.6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材料四   据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四月,以承德、辽阳等地区为例,当地粟米价格自八钱至一两四钱不等,高粱价自五钱五分至钱四分不等。在山西榆次、朔州等地,酿酒基本利用高粱,依照酒的品质优劣,价格每斤70钱到100钱。

——摘编自清·祁隽藻《马首农言粮食物价》


据材料说明清朝前期禁酒令的实施效果,结合材料说明判断依据,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1-1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人类文明本多样,世界文明皆平等,交流互鉴促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已开始与阿拉伯人通商,从而形成各自对对方形象认识的雏形。艾布·阿提凯转述穆罕默德的训示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书籍中,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商人们公正、守信,人们心灵手巧,精于手工艺品。马斯欧迪曾描述“中国国王最注重体察民情和善待士兵”。从第一本记载中国的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成书于851年)一直到阿拉伯地理学走向衰落的13世纪完成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描写从未中断过。伊利汗国时期的历史书、地理书等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不过,他们曾描写中国的鸡比鸵鸟还大,把所见到的一切精美的手工艺品都称为中国产的。

——摘编自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材料二   2001年,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工作。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06年,首届阿拉伯艺术节在中国举行,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之下中阿文化交流、文明时话的重要机制。2014年,中阿双方确定2014年和2015年为中阿友好年,并倡导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刘少华《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出现“中国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相关文献所记述的“中国形象”的特征。
2023-10-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综合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地理学与“世界观”。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

   
A.1136年刻于石碑上的《华夷图》拓片

   
B.12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斯所绘的地图

   
C.欧洲地理学家瓦尔德泽米勒所绘地图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年代重要事件
1583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介绍世界五大洲和地圆说
1602利玛窦绘成《坤舆万国全图》,在北京刊印
1623传教士艾儒略著成《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康熙帝令传教士南怀仁等编成《御览西方要纪》,介绍西方风俗国土,流传颇广。
1782纪昀编成《四库全书》,书中怀疑《职方外纪》所载为妄说。
1848徐继畬《瀛寰志略》刊行,因弃用华夷之说,被士人夫视为异端。

问题
(1)地图A处于中国____朝代。
A.汉B.唐C.宋D.元
(2)地图B所示半岛,7世纪兴起阿拉伯帝国,以下属于阿拉伯文化成就的是?
A.希罗多德《历史》B.伊本·西那《医典》
C.欧几里得《几何原本》D.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3)地图C没有标明时间,推测该地图绘制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4)二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
2023-10-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育才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