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5-1909年出版的代表性画报

创办年份画报名称创办者身份创办地点备注
1875年《小孩月报》美国传教士上海近代画报的萌芽。
1877年《寰瀛画报》英国传教士上海中国最早以画报命名的刊物。
1880年《画图新报》美国传教士上海宗教刊物。
1884年《点石斋画报》英国商人上海借用外国采用石印技术,新闻画报。
1890年《飞影阁画报》中国人上海创办者为点石斋画报主画师,内容广泛。
1902年《启蒙画报》中国人北京以识字不多的“妇孺”为拟想读者。
1905年《时事画报》中国人广州政治上较为激进,编绘者为同盟会成员,注重书写革命。
1906年《赏奇画报》
《北京画报》
《星期画报》
《开通画报》
中国人广州
北京
北京
北京
1907年《醒俗画报》
《人镜画报》
中国人天津
天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习为宗旨。
1909年《正俗画报》
《醒世画报》
《民呼日报》
中国人北京
北京
上海
《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相号召,创办不久就遭当局嫉恨,创办者于右任被捕并逐出租界。

——整理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二   晚清民智之开,庚子事变是个重要转折点,“土地割让,主权丧失,国民为之震惊,志者为之愤慨。人人发愤求强,深识者成以振兴教育,启发民智为转弱图强之根本”。一时间,北京城里,出现了民间办学、办报的热潮。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

材料三   郑振铎认为《点石斋画报》里发表的许多生活画,乃是中国近百年很好的“画史”……用这段话用来描述整个晚清一百多种画报,也都大致合适。但从“画史”的角度解读晚清么报,并不意味着画家对于“时事”的描述精确无误。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浙:晚清画报研究》

和《以“图像”解说“晚清”—<图像晚清>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画报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画报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画报作为史料的优势与不足。
2024-01-3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置备利器必先储人才》:中国自三十年来,亦尝有志自强,既在各省设立制造局,自制枪炮,又时向外洋不惜重价购置各种新式枪炮,其于置器一道,可谓尽心焉耳矣。惟有利器,而无用此利器之人,徒饰外观,毫无实际。

——《申报》社评1895年2月1日

材料二   《善后十策》:朝野上下,费尽数十年之心血,耗尽数亿万之赀财,及两国交绥,而文臣噤口而不能言,武臣束手而无所用,所恃以为长技者,惟是搜括银两,携带妻孥,远举高飞……苟非振刷精神,一洗旧习,恐再阅数十百载,亦不能收富强之效,得战守之功矣。”

——《申报》社评1895年4月28日

材料三   报刊一般要求迅速、准确、广泛,堪称第一手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学者形象地谈到报刊的作用:“天地像一座大舞台,历史剧目波澜壮阔、绚烂多姿、复杂多变。后排的看客,由于距离的缘故,如置身云雨巫山。一些前排看客,甚至能到幕后打探的特殊看客,便充当起解说的职责。这特殊的看客就是新闻记者”。因此报刊对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都十分重要。

——据严昌洪《中国近代史史料学》

(1)指出材料一、二中两种观点提出的背景,分析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明材料一、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有哪些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0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光明照耀到高地村》《拖拉机手》等影片被安排配合国内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放映时,放映队往往采用幻灯、快板等形式进行“映前宣传、映间解说、映后讨论”,帮助工农群众看懂苏联电影。材料现象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迫在眉睫B.国家借助艺术形式进行政治动员
C.当时外交环境较为恶劣D.国内民众对苏联有了全面的了解
5 . 时代风貌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内容解说

上海国棉一厂发出开展增产
节约和劳动竞赛的号召
20世纪50年代,报纸上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开展劳动竞赛的报道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工人的积极生产被认为不仅事关物质财富的创造,更是关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大局。

1952年人民画报照片
195211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一行270人抵达北京,受到国家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手捧鲜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团长李雪三带着全体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和决心向祖国和人民致敬。

1953年北京日报照片
2400人一起做广播体操
195111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19526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成立,毛泽东为此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访华的苏联诗人吉洪诺夫作诗:“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成了体育场。”
依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时代风貌,并加以解释。
6 . 《密勒氏评论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英文报刊。1922年,该报展开主题为“中国当今十二伟人”的问卷调查。该报公示的“前12名”名单及得票情况如下:

前12名

排名

姓名

得票数

1

孙中山

1315

2

冯玉祥

1217

3

顾维钧

1211

4

王宠惠

1117

5

吴佩孚

995

6

蔡元培

969

7

王正廷

925

8

张謇

915

9

阎锡山

724

10

余日章

703

11

黎元洪

671

12

胡适

613

下列有关投票结果解读不正确的是(       
A.时人倾向于选择文武兼备的实力派人物B.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并存局面
C.当时国民头脑仍被专制与愚昧牢牢束缚D.结果与报纸的阅读群体有一定关联
2024-02-0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英国人笛福(1660-1731)在对约克郡的考察中写道:“我们看见在这些屋子里到处都是精力强盛的男子汉,有些人在照料染缸,有些人在管理纺车,另一些人在修整布匹;女人们和孩子们则在梳棉或纺纱;从最年轻的到最年老的全都是雇佣来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工厂制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能B.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出现
C.工业革命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D.棉纺织业已经实现工业化
8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经互会成员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中,东欧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比从1970年的23.7%上升到1980年的近30%。匈牙利和波兰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并同西方世界广泛展开经济合作。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B.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欧洲国家加快走向一体化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0 . 1961年独立后的南非,资源开发收益仍然被宗主国的跨国公司占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有色人种表面上获得了被作秀拉票游戏表达的政治自由,实际上最底层40%的人口只能分享经济总量的6%。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南非的去殖民化尚未完成B.发达国家对南非转嫁经济危机
C.经济自由比政治自由重要D.跨国公司是新形态的殖民工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