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716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72年开始,英国连续发布禁奴令。贩奴船一经发现即予以扣留并将奴隶贩子交给有关当局进行审讯。1807年,英国议会以28316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废除奴隶贸易法》。1825~1865年间,英国海军巡逻队共缉获贩奴船1287艘,释放约13万黑奴为自由人。1839年、1841年、1844年,英国三次与尼日利亚签订废奴条约,要求其废止奴隶贸易,进行以棕榈油、象牙、胡椒、木材、稻米等商品为主的合法贸易。

——摘编自费奇《西非简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废止奴隶贸易予以评析。
2022-05-13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铸就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认同。虽然大一统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西周礼乐制度所传达出的学术服务于政治的社会理念,直接促进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正是兴起和发展于这样一个礼乐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故而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各家共同的思想核心。法家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按照法度和规则管理社会,这一思想在礼乐制度进一步被破坏的战国时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为秦国的强盛奠定了思想和法制基础。

——摘编自初婉琳《浅析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汉初社会危机加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背景下,为迎合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新秩序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作用。

——摘编自段有成《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时期到秦朝时“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意义。
4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6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的部分立法情况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要求中央和地方当局集中处理工业城镇的污水和废弃物,并负责卫生饮水、排污、清洁等事宜;

1855年,通过《首都管理法案》和《消除污害法案》,规定成立首都工务委员会,全面负责英国的房屋、供水、排水系统建设与管理;

1868年,颁布《托伦斯法》,准许伦敦地方政府可以勒令住房卫生条件不过关的房主自己出钱把房子拆除或加以修理;

1875年、1882年、1885年,相继颁布三部《工人阶级住房法》;1890年、1894年、1900年,先后通过新的《工人阶级住房法》,授权地方政府拆除贫民窟区域中的建筑,建造和修缮下水道,提供供水等配套设施,用改造好的土地建造工人住房,并避免改造后的居住区过于拥挤。

——据胡常萍《19世纪中后期英国城市改造的启示》等


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加以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对于康乾盛世的研究多集中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上。史学界时此问题的看法分为两派。其中一派认为,清政府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并没有起到自卫和阻挡资本主义冲击的作用。也有学者的观点恰好相反,认为闭关绩国政策虽具有保中性,但在客观上的确起了抵抗外来侵略和自我防卫作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此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有些学者提出了“机会”说,认为清朝在18世纪推行闭关债国政策,失掉了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由此拉开了与西方世界的距离。

进入21世纪后,史学界将康乾盛世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进行比较,有的学者认为“近三个世纪的大清帝国史,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与此同时,帝国的外部环境、外部世界也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且比较起来,后者比前者变动与发展的速度,更是迅猛的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大清帝国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就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被动,因而越来越异化,终于从一个雄强一世的东方大帝国、一个中央王国,异化为一个半殖民地、一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

——摘编自梁俊艳《全球视野下康乾盛世研究学术史回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1世纪,国际局势呈现复杂多变的情况。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世界力量的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但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长,天下仍很不太平。美国利用打击恐怖主义的机会,在新保守主义理念的支持下大力推行单边主义。强化全球战略攻势,借机提升美国的世界主宰地位,这不能不对世界多极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此外,中 欧俄欧关系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耐人寻味的是,法、德两国对美国单边主义以及“主动出击”“先发制人”的战略手段,特别是对伊拉克的战争,表示强烈的不满,采取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态度,致使欧美关系出现严重裂痕。

——-摘编自张旭《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选-一点或者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劝农官。次年设劝农司,以姚枢为大司农,派劝农使到各地考察农业情况。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号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在道德观念上,部分蒙古人接受了汉人的习俗。在色目人、蒙古人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使用蒙古名字、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行省制”是如何促进元朝民族交融的。
(2)根据材料二,从民族交融的视角评析忽必烈时期的经济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蒙汉民族间交融的基本特点。
2022-04-12更新 | 35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2022-2023学年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历程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地位在统治者的利用和儒学学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这时他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者受到重视。秦始皇焚书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渐被神化,不断被各代统治者加封。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更加重视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并明令全国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奉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时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清朝的几个皇帝还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为关系国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唐朝立国以来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唐政府颁行了八部历法。唐初的《戌寅历》是为建立新王朝正朔而颁行的,为李唐在隋末争夺天下奠定正统地位,起到了变革人心的舆论宣传作用。唐高宗时选择制定《麟德历》以取代《戌寅历》是为了迎合“甲子革新”理论以及汉代落下阂所谓“圣人正历”的谶纬之说。自武周代李唐至李唐复辟,其间未颁行的《光宅历》与颁行的《景龙历》均是政治变革的产物,武则天欲以《光宅历》彰显武周新朝的新气象,唐中宗欲以《景龙历》展现其中兴李唐的功绩。唐玄宗在帝位稳固之后,颁行《大衍历》以粉饰太平盛世,甚至为了树立自身“圣主”形象,不惜在历法上与其祖父唐高宗争落下闳“圣人正历”所预言的对象。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出于与玄宗时代做分割以及和安禄山政权争夺正统地位的目的,废止了历术精密的《大衍历》而颁行《至德历》。唐后期由于皇权衰落,自唐代宗至唐穆宗,诸帝皆颁行新历以象征革新意义,这似乎形成了新帝必改历的不成文传统。

——摘编自刘彪彪《唐代历法改革、颁赐与政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统治者多次改历的主要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代的历法改革。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