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2018-11-07更新 | 170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于牧野展开激战。下面是两则关于该事件的史料:“(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有商”;“时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两则史料中能获取的相同信息是(     
①交战双方   ②交战时间   ③交战地点   ④交战结果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金宋以后的元明清统一王朝,除了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外,经济文化重心已经固着南方不可移易了”。下列史料,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B.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
C.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
D.清代浙江学者言:“吾乡山水清远,其人明锐而疏达”
2023-07-10更新 | 2774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024·浙江·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以上史料反映的是(     
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
2024-01-30更新 | 468次组卷 | 3卷引用:测试使用,请勿下载(6月浙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今“清华简”出,则先秦历史之认识,别有洞天。2021年岁末,一篇名为《五纪》的清华简,因其文有“黄帝有子曰蚩尤”的内容,故而一经媒体报道,立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讨论。有学者认为《五纪》不过是言黄帝的“百家”之一,有不同的属辞比事(作文纪事)亦属正常;有学者从共同体内君臣关系出发,提出“子”乃子爵“之谓;有学者则释“子”为一种“社会性关系称谓”。围绕由清华简引发的上述讨论,说明(       
A.清华简是学界公认的可信史料,对此大可不必予以质疑
B.对学界视为定论的传统说法,不可官从,应当以新史料为据
C.研究历史问题既需要百家争鸣,也需要一家独断,更需要媒体的引导
D.文献理解要放到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去,以避免单纯的字句巧合导致误解
2022-06-14更新 | 160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年6月浙江高考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2020-12-02更新 | 4399次组卷 | 76卷引用:浙江省2017届4月第二次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8 . 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
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
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
2020-07-11更新 | 291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走进历史博物馆,人们经常能看到说明书上画着一个“马”字,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写法却很是不同,使人感到,如果不是秦始皇统一文字,方块字还不知道会裂变成几种古怪的文字呢!印象一旦形成,往往根深蒂固。然而有学者翻检史书注意到,战国时的外交活动非常频繁,纵横家们到处上书,谋求列国君主信用,却没有出现任何文字障碍的例子。研究战国七雄的文字,发现90%以上是一样的,秦统一文字的工作只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这说明
A.治史之难,难在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难在观点的梳理与解读
B.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C.对人们视为定论的说法,不可盲从,应当搜集原始材料去检验
D.处理问题与史料的关系时,须杜绝先树观点,再找材料的做法
2019-04-19更新 | 217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
B.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
C.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各种方式存在
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
2019-04-03更新 | 102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7年11月第一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