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5 道试题
1 . 下图是1894年和1913年我国国内机织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情况。此情况说明(     
A.机器棉织业成为主流B.政府支持近代纺织业
C.自然经济被迅速瓦解D.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李鸿章认为,要改变中国贫弱的现状,“必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为“求富”而建立的洋务企业是(     
A.福州船政局B.上海轮船招商局C.天津机器局D.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3 . 1965-1991年,法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39%提高到68%,实现了经济重心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又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使法国产业结构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B.国际分工的影响
C.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D.国家的宏观调控
4 .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习近平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材料表明几代中国领导人执政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A.不断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建立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
C.坚持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

   

西周分封示意图(局部)

A.山西大同B.河南洛阳C.陕西西安D.江苏南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袭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     
A.同情朝鲜的正义之举B.挑战西方霸权的正义斗争
C.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D.维护东亚和平的正确选择
7 .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辽河流域D.淮河流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译自[意]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依据材料一,概述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两个历史时期”的联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爽狄,收泰半之赋,发阅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海内愁怨,遂用溃畔。

——《汉书》卷二四下《食货志》

材料二   秦朝完成了对六国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统一后,未能成功地实现对六国旧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统一。秦朝统一文化的手段是向全国推广“秦法”。由于当时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秦法与东方各地固有的传统习俗发生了冲突,其中尤以秦、楚之间的冲突最为严重。……由文化差异与冲突引起的楚人对秦政的反感,及齐、赵等地人民对楚人反泰战争的同情,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投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圆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那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封建论》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教科书的观点是什么?上述材料中与教科书观点一致的是哪几则?又有哪些材料提出了怎样不同的观点?
(2)上述材料的作者一致认为的秦亡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