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学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可以救西方之弊,强调对本国文化必须有“确信”,但又不能“自封自囿”要“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对该学者思想理解准确的是
A.全盘接受西方文化B.全面肯定传统文化
C.东西融合取长补短D.彻底否定西方文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材料二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子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整理自《魏书》

材料三   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两名皇族被军阀拥戴,分裂为        A                B        ,稍后又分别被        C            D        取代。上述5个王朝合称北朝。C、D东西对峙,D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C。不久,隋朝取代D,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及过程。
(2)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分别指出材料中A、B、C、D四个政权的名称。
(3)综合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4 . 清朝皇帝每年春季都要到先农坛祭祀五谷神,并亲自扶犁耕田;“劝民农桑”亦是每年官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
A.敬天法祖的宗法观念
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
D.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5 . 1871年4月3日,巴黎公社颁布公告:“第一条,教会与国家分离;第二条,取消宗教预算;第三条,属于宗教团体的所谓永世产业,即所有动产和不动产,现宣布为国家财产;……”这一举措有利于
A.解除禁锢人们的精神枷锁
B.提高公社的执政能力
C.维护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D.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6 . 北宋末期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需要考
A.策论
B.诗赋
C.戏曲
D.小说
2009·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019-06-13更新 | 1166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西省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2019-01-30更新 | 620次组卷 | 139卷引用:山西省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罗斯福实施“新政”,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所有这些反映了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伟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原则无处不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