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B.第一国际
C.巴黎公社D.十月革命
2024-05-24更新 | 82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3 . 华盛顿被称为“国父”,圣马丁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尔被称为“解放者”,甘地被称为“圣雄”。这是因为他们(     
A.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B.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
C.主导了国际秩序建立D.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2024-05-1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4 . 二战结束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美国和苏联分别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相互敌对的政治、军事、经济组织。这反映当时国际关系的状况是(     

A.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B.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2024-02-10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     
A.内迁少数民族和汉族交融加强B.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C.契丹族入主中原迅速统一全国D.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2024-01-28更新 | 159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7 . 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债务和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到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     
A.自然资源的匮乏B.人口压力和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C.劳动力严重不足D.存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图是“美国劳动力就业比例”柱状图。该图能说明美国在二战后(     

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B.国内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C.种族歧视未彻底消除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9 .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资源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团结合作,绝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这标志着(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10 . 为辅助学生线上学习,某教师通过网上学习平台推送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专题学习资源。下列材料可以放进该专题资源包的是(     
①文献:《查士丁尼法典》
②绘画:《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③电影:《甘地传》
④地图:《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11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