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艰辛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2)综合上述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3)归纳以下三幅图片,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从空间上归纳三幅图的特征。

图片一:1919.6 上海工人罢工       图片二: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翻译(在上海出版)


图片三:1920《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民族复兴。将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任选其二,简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辟了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
       
A. 开国大典(油画)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报》
C.井冈山会师(油画)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024-0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2 . 学习与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11930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年)口号
1891190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11910扶清灭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11920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新旧调和”论
19211930以俄为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891—1900年间,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些历史事件?1901—1910年间,哪些阶级提出了材料中的口号?
(2)根据材料中口号的变化,归纳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有哪些特点?
3 . 近代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相应的位置。(填字母)
A.八国联军侵华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中共一大E.戊戌变法
F.第二次鸦片战争G.新文化运动H.辛亥革命I.中法战争J.洋务运动
K.左宗棠收复新疆L.甲午战争M.五四运动N.九一八事变O.鸦片战争
(2)根据上题所列15个历史事件,归纳其反映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3)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B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C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D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E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F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1)
4 . 制度之演进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一起来探究。

文物中的古代政治制度

(1)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多枚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如图的“书同文字”木方。与此文物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周代分封制B.秦代中央集权制
C.汉代察举制D.隋唐三省六部制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一项政治制度,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当是(     

A.伤害主人的奴隶B.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C.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3)法律文献中的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文件相关内容文件名称确立的制度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689年)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规定实施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191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4)依据文件相关内容,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下图中反映的政治制度实施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设时期

(6)下图绘画中的老妇人拿着一张选民证,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5 . 《满江红》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小明同学对这首词产生了浓厚兴趣,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1)这首词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宋辽对抗时期B.南宋与金并立时期C.宋夏和议时期D.北宋与金并立时期
(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胡虏”“匈奴”等民族当指
A.匈奴B.突厥C.契丹D.女真
(3)长期以来,《满江红》被视为岳飞的代表作。简要分析它对研究岳飞有何史料价值?

在进一步研读该词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学术界对于《满江红》是否为岳飞所作存在争议,出现了“证伪”和“证实”两派。以下是他收集到的一-些材

证伪派证实派
该词不见于岳珂《金陀粹编》,亦不见于宋元记载题跋,明中叶始出,出处存疑。(附岳珂为岳飞之孙,《金陀粹编》悉其收集整理祖父生平之资料)岳飞词墨未必尽为岳珂所辑,且宋元书在流传过程中存在散佚的问题......未被岳珂收录的作品至少有两首有比较坚实的证据可以证明是岳飞所作,那么对于其他作品的怀疑也应当审慎
岳飞伐金路线方向是东北,而贺兰山在西北,当时属西夏,若以实指其地论,则明显乖背;.....而明朝与鞑靼作战,战场在贺兰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应当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参看,贺兰山”“匈奴均是外敌雄关的代称,本不是实指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岳飞本人生涯总结,似后人追摹语气,不应出自本人之手,且《满江红》与《小重山》风格相差甚远。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正是岳飞一生抗金的真实写照。至于和《小重山》风格不同,那是因为岳飞是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心态下写的,十分正常

——以上材料摘编自近代学者余嘉锡、夏承焘、邓广铭等人著作

(4)归纳“证伪”“证实”两派是从哪些视角对《满江红》词作者展开考辩的?
(5)通过对《满江红》词作者真伪的考辩,对探究历史问题有何启示?
2023-07-26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2
2022高三上·上海·学业考试
6 . 英国工业革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长期实施保护主义。据统计,17961845年间,英国大多数年份关税率是30%~35%,其中18201835年间曾出现增高,最高的年份达65%。正是经济保护而不是自由贸易,培育了英国工业,使美(英)国日趋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高歌猛进,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护关税政策,实行代表本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政策。1846年以废除《谷物法》为标志,英国方才积极倡导并正式走上自由贸易之路。

——摘编自江涌《自由主义与保护主义》

材料二   关于协定关税,虽然南京条约已开其端,但用的还只是“秉公议定则例”这样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1843年,中英在香港签订了第一个协定税则《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这个税则上载列的进口货税目共48种,出口货税目共61种。从总体上看,进出口税率多在5%左右。英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品棉织品的进口税率定为“每百两抽银伍两,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进口税率,比中国自主的粤海关实征税降低了约5879%。为英国棉织品占领中国市场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萧治致《鸦片战争史》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能够迅速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走上自由贸易之路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降低关税的不同影响。
2022-09-03更新 | 2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9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3
7 . 某学习小组绘制了以下时间轴,以呈现对人类社会科技进步的认识,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时间轴,同学们展开讨论。

时间轴一   从农业革命到信息革命

时间轴二   三次科技革命

——改编自《人类科技创新简史——欲望的力量》

(1)有同学建议对“物质传输”中不同阶段代表性交通工具的动力作出标注,请将图示交通工具与其动力相匹配。(填涂字母)

交通工具

动力

A蒸汽动力

B畜力

C电力

(2)有同学对“信息传递”中④处的时间节点提出异议。该同学认为此处忽略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显著贡献。“中国人”应指(     )(单选)
A.东汉班固B.北宋毕昇C.元朝郭守敬D.明朝宋应星
(3)绘制组提供了相关材料。以说明绘制依据。据此,关于这一发明的历史影响,以下说法合理的有(     )(双选)

随着1454年(德意志人)古登堡版《圣经》的发行,广大学者获得了可靠和标准的《圣经》,能够对《圣经》进行讨论,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催生文艺复兴萌芽B.促进宗教改革运动
C.加速人们思想解放D.宣扬自由民主思想
(4)时间轴二的分期,与时间轴一有显著不同。该学者的分期方法意在强调(     )(单选)
A.人类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刺激作用B.科技革命成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C.科技创新催生新材料涌现和使用D.科技发展促进现代交通体系完善
(5)关于科技发展历程,以上两幅时间轴都没有呈现(     )(双选)
A.农业、工业和信息革命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价值
B.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刃剑影响
C.科技成果对人类文明交流的重大意义
D.科技进步的空间特征及其变迁
(6)时间轴是呈现历史认识的有效载体。基于以上学习过程,概括时间轴绘制突出的关键要素。
2024-06-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物质与生活

马克思说:“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类要生存发展必须首先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对此,某校历史学习社进行了兴趣探究。

活动一:探寻中国饮食流变
(1)根据提示,将下列食物填写在时间轴相应位置中。(填写字母)
A.小麦B.水稻C.玉米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活动二:探看世界民居风貌
(2)观察下列图片,影响民居多样性的原因包括(双选,填涂字母)(     

A.当地自然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导向D.商品贸易需要

活动三:探查交通方式变迁
(3)将下列图片所代表的陆路交通工具与交通建设相匹配(填涂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探求服饰变化之因

材料:历代王朝都以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服饰逐渐呈现出争奇斗艳、日新月异的景象。如西洋服装、中山装、时髦的西式摩登妇女装和中国的旗袍交相呼应。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

——勾爱玲《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

(4)根据上面两段材料,概括影响服饰变化的历史因素。
(5)通过上述的探究活动,谈谈你对人类社会生活与物质生产关系的认识。
2024-03-18更新 | 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事实是既定的,但是看待历史的角度则可以是变化和多样的。

视角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视角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视角一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事件做出较高的评价?(举两例)
(2)按照视角二,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
2023-06-21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2012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轴心时代”之文明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山水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之处。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轴心时代,从时间跨度看,大致相当于我国______ 时期。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轴心时代文明多元并存。按示例,将下列意图字母所示范围与表格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字母)
古巴比伦文明_______
古希腊文明_______
中华文明_______
古埃及文明_______
古印度文明_______


(3)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是轴心时代中西方文明的代表,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比较范畴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古代希腊
地理环境_______岛屿众多、海岸线很长、土壤贫瘠
经济方式_______商业、航海业、贸易业发达
政治特征从封邦建国走向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_______
文化建树_______三大哲人、史学之父、戏剧等
(4)阅读下列轴心时代中西方思想家语录,回答问题。

问题:概括上述中西方思想家的主张。结合他们所处时代背景,简析形成各自思想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外史综合练习(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