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有学者写到,西欧城市“市民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不像领地上的农奴受种种限制,无需服劳役,无需缴纳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可以自由迁徙,自己择偶”。由此可知,市民阶层的兴起(     
A.打击了国王势力B.巩固了庄园制度
C.维护了基督教会D.促进了城市发展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唐时,大量外国商人居住在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殖赀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在各种外商开设的店肆中,酒肆众多,具有独特的异国情调,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这反映了当时(     
A.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B.自然经济的解体
C.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D.商品经济的繁荣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3 . 中华民国农商部曾颁布《外国博览会中国出品简章》,鼓励和组织国内企业、商人参加国际博览会。在1915年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有18省参展,大奖及优奖数量在所有参展国中位居首位。这反映当时(     
A.欧美列强放弃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民族工业取得较快的发展
C.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扩展迅猛D.政府实行鼓励工商业政策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清康熙时期,政府颁布政令:本国商船照旧开展东洋贸易,不得前往南洋吕宋等地;外国船只则照旧准来贸易。这反映清政府(     
A.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有限对外开放
C.全面禁止对外贸易D.着力防范倭寇入侵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主观目的是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之人,但大量新式学生的出现,“牵动了整个社会”。这可以用于说明(     
A.戊戌变法的意义B.三民主义理论的形成
C.辛亥革命的局限D.清末“新政”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6 . 汉朝时期,长江流域以产稻为主,中原地区是麦类最重要的产区。从魏晋开始,麦类在南方大规模推广,麦粟在南方人民的饮食中成为仅次于稻米的粮食作物。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上实现大一统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民族矛盾得到缓和D.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7 .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实行改革,“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在制度上降低诸侯王的权限,由中央政府任命王国的官吏。这一改革(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B.激化了阶级矛盾
C.导致了外戚宦官专权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8 .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汉武帝采纳了丞相卫绾的建议,罢黜以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议政的贤良。建元五年(公元前136)置五经博士。这些措施(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规范了官吏选拔制度
C.适应了与民休息的需要D.有助于巩固政治统治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9 .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处理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通过减租减息,各抗日根据地的地租率明显下降,佃户收入增加,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这一政策的实行(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减轻了封建经济剥削D.提高了地主阶级政治地位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10 . 清乾隆时期,设置伊犁将军总领天山南北。在天山北路的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聚居区,沿用原有制度进行统治。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旨在应对沙俄的入侵B.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重视巩固国家统一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