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
2024-05-03更新 | 206次组卷 | 213卷引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0多个团,约20万人,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万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该战役是(     
A.百团大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淞沪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89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5 . 西周时实行“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的井田制;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个体农耕逐渐发展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生产力有进步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2023-10-09更新 | 209次组卷 | 127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6 . 目前聊天、看新闻、收发邮件、购物等已成为民众主要的网络活动。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     
A.推动了各国生产方式迅速转变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C.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
7 . 1902年,天津的《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是“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随俗”。这反映出(     
A.旧式习俗全部西化B.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
C.社会生活趋向文明D.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
8 . 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A.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需要B.凸显了红色政权政策灵活性
C.意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基础D.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2023-08-29更新 | 335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积极探索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这说明二战后(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新兴国家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第三世界崛起已改变国际格局D.全球化下各国发展路径单一
10 .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这说明了中国(     
A.通过参战完全收回了山东主权B.参战是协约国胜利的决定因素
C.国际地位已获得了空前的提高D.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