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2 . 20世纪以来,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他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向西方寻求真理,并力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华文明的蜕变、改造提出纲领性设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突破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的框框,毅然转向更为生机蓬勃的苏俄文化,“以俄为师”,以期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更高远的理想。

——摘编自冯天瑜,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谁要是敢于违反这个方向,他就一定达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头的。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时做了如下摘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头革命先驱区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什么?这一“文化财富”形成过程有什么重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所说的“内部经济关系”指什么?这一经济关系和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依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提倡发扬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主要目的。
3 . 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自然发生的过程,是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化圈主要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儒家经济思想随着儒家思想在汉文化圈内的传播,深深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经济思想。在日本,646年的大化革新制定了班田收授法,受田的公民负担租庸调。……租庸调是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在实行均田制基础上,于624年颁布,……。均田制所体现出来的均田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儒家并田思想的真正实现。因为井田思想无非代表着一种平均分配土地的要求或愿望。日本的班田和新罗的丁田相当于中国的均田。15世纪的越南黎朝实行禄田制,即以禄田代替薪俸。……也正是北魏隋唐均田制的同生制度,叫职田制,它在中国沿用至明初。

——陈勇勤《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德斯鸠提出的这一著名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最早在哪个国家得到实践?这一思想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什么精神?
4 . 历史学习小组选择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与改革”这个主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同学们阅读了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李世安的《世界现代史》,李剑杰的《论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等书籍、文章,从中摘录了以下资料,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请你阅读该小组的资料,参与他们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美国在1929年最先爆发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之所以首先在美国发生,是由于美国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基本矛盾特别尖锐。但这次危机的爆发,主要责任在美国政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倾向于不干预经济,…使垄断越演越烈。公司、银行只对股票、市场感兴趣,而对整个市场的动向了解不够,…而广大消费者收入并未真正提高,购买力低下。所以消费市场赶不上生产发展的速度,导致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

——李世安《世界现代史》

资料二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
工业下浮46.2%40.6%28.4%16.5%8.4%1/3
外贸缩减70%69.1%50%50%2/3
失业人数1700600300853003000

资料三   罗斯福推行新政

政府宣布银行停业4天;建立联邦储备银行为银行提供保险,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复兴工…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一定尽本分”的蓝鹰标志政府成立“农业经济调整署”,对于减少耕种或养殖的农民给予补贴。销毁过剩农副产品,稳定农产品的价格国会设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花费20亿美元,兴办公共工程,雇用了400万人就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实施失业保险

资料四



(1)资料一揭示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阅读资料一,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29年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时间长、破坏力强、范围广、危害深等特点,请你用资料二说明破坏力强这特点。
(3)资料三陈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基本措施,从内容中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有何特点?根据四项内容的表述,对比①②③④的概括,选择对应序号填入表格中。
(4)请你根据资料四,谈谈“新政”的作用。
2022-02-1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王益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冲刺(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詹姆斯·瓦特和蒸汽机水力的动力远超人力和畜力,可以带动很多机器,因此,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发明之后,棉纺厂便沿着湍急的河流兴盛起来。但水力受地理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每遇枯水季节,机器不能运转。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徒工出身的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进行改良。他的一位有钱的朋友觉得蒸汽机可能会对自己的煤矿有用,于是给他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经过反复实践和多次改进,詹姆斯·瓦特最终发明了将动力输出端的直线运动转变为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不但可以驱动其他机械装置工作,而且工作效率高、运行安全,不久就在各种工厂和交通运输中得到广泛使用。

——据【美】海斯等《人类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原因。
(2)以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例,说明工业革命中技术发明有何特点,并概括指出蒸汽机应用所产生的影响。
6 . 开放·交流·合作
①开元初,栗田(日本使臣)复朝,请从诸儒受经⋯⋯其副朝臣仲满慕华不肯去,易姓名曰朝衡,历左补阙、仪王友(官职名称),多所该识(掌握众多学识),久乃还。——《新唐书》

②榆林窟壁画《玄奘西行求法》

③在印度尼西亚打捞的一艘唐代商船中,发现的带阿拉伯人像的长沙窑瓷器
(1)指出①②③的史料类型,并依据上述史料概括唐代对外交流的特点。

1757年,清朝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代理。清政府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禁止外商雇役华人办事,规定外商平时不能随便走出商馆,只能在每月逢八之日出外游览散步,且人数不得超过十人,对华人出洋船只型制大小、货物品种数量、商贩水手人数、往返期限等,清政府也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述清朝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章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3)依据材料,概括曾国藩的主张。
序号事件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20年,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
(4)从上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7 . 和谐共生合作共赢和平共处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概括材料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社会背景。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时期。当时与唐朝进行交流的国家主要有西域诸国、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波斯等,交流的内容涉及乐舞、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其中,日本与唐朝的交流最为频繁,以皇室贵族为中心的日本上层知识分子,掀起了学习汉诗文的热潮。此外,大量的唐朝书法作品被日本留学生、学问僧带回日本,深受日本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向他国传播中华艺术的同时,唐朝对他国艺术也虚心接纳,在乐舞艺术方面,吸收了西域诸国、印度、波斯、大食等国的乐舞理论、乐器、乐舞作品等成就,从而使唐代的乐舞艺术出现了空前繁荣景象。

——编自赵喜惠《唐代中外艺术交流研究》


(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艺术交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19377月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是历次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但是中国国家和人民却没有被打趴下,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它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团结起来进行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是靠国民党、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

——摘编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结合史实,对材料中抗日战争胜利是“共同奋斗争取得来的”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195312月,周恩来在同印度的谈判中说:“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6月,中印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指出这些原则也应该适用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

——摘编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4)概括材料反映的中国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政策提出的背景。

8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41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2022年高二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后期。其实9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和东方贸易有关的城市已然兴起。11世纪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益发展,西欧各地不断有新的城市出现。许多城市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者脱离农村与商人集居而成的。还有一些城市是由封建主、教会、国王主导建立的,他们希望得到货币,而获得货币的手段之一是向城市索取。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长安是隋唐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代后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沿海地区的广州、明州、泉州迅速崛起,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尤其是扬州和益州,富甲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其经济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长安和洛阳。宋代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要求用文艺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话本和戏曲就成了反映市民生活的新样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城市职能和城市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影响。
10 . 中原王朝在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的交流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料犀象及茶与交易。⋯⋯景德三年,诏民以书籍赴沿边榷场博易者,非九经书疏悉禁之。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糯米),所入者有银钱、布、羊马、橐驼(骆驼),岁获四十余万。

——《宋史·食货志》


(1)阅读材料一图,分别写出图中①②③三个政权的名称,结合所学概括政权③处理北方边境问题的两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榷务”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这种贸易的积极意义。综合本题信息,谈谈你对处理好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