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清史稿》记载:“清初,蒙古北部喀尔喀三汗同时纳贡。朔漠荡平,怀柔渐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悉隶版图……厥后至者弥众,乃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统之。”材料中处应为(     
A.宣政院B.理藩院C.伊犁将军D.巡检司
2024-06-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历史试卷
2 .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A.主要从事后勤保障B.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替代了农夫的力役D.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3 .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记载:“三后(虞、夏、商)之姓,于今为庶。”《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理学思想已经成熟B.分封制度初步确立
C.宗法观念完全消失D.传统贵族走向衰落
4 . 霸陵之谜

2021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之陵墓——霸陵,破解了千年来关于霸陵位置的争议。

(一)汉文帝其人
(1)《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刘恒)“年八岁立为代王”,建都于晋阳。这反映了汉初地方管理制度为(     
A.刺史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2)据史载,汉文帝首创“赐物存问”,赏赐八、九十岁老人帛絮和酒肉等物品,以示尊重与慰问。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     
A.官员选拔B.社会教化C.户籍管理D.社会保障
(3)汉文帝与继任者在位期间,尊奉黄老无为思想,轻徭薄赋,经济得以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二)考古霸陵
(4)根据汉代文献,结合元代记载与明清时的祭祀碑,传统观点认为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考古工作者采用地波探测法等科技手段,多次对“凤凰嘴”进行考古调查,未发现任何人工修建或开凿的遗迹。这说明(双选)(     
A.官方史料研究价值较低B.考古发展促进史学进步
C.文献、考古需相互印证D.年代久远的历史不可信

2016年,白鹿原“江村大墓”受到盗扰,为确认保存状况,考古工作者对其及附近的窦皇后陵等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

材料一:“江村大墓”出土陶俑。陶俑数量众多,墓中陪葬品相较其他帝王简朴很多,无奢侈物件。

材料二: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

(5)结合所学,从史料证史的角度,说明材料一、二如何印证汉初的时代特征?
(三)印证霸陵

材料三:“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器府”等官印。

材料四:呈“亚”字形的“江村大墓”与“窦皇后墓”示意图。

材料五:(“江村大墓”)平面为“亚”字形大墓。“亚”字形在汉代是顶级配置,只有皇帝、皇后才能用。我们扩大勘探范围后,发现一道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左右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汉文帝的窦皇后墓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两座大墓同处于一陵园内称为“同茔”,一人一墓一坟头称为“异穴”,正好体现出汉代帝后合葬“同茔异穴”的特点。

——摘编自孙晓波《霸陵之谜:“江村大墓”发掘始末》

(6)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总结“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是霸陵的理由。
2023-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当时浙江、江苏、广东的一些地区大量种植桑树,特别是浙江“蚕桑之利甲天下”。这反映出这些地区(     
A.自然经济的解体B.农业经济的衰落
C.种植结构的变化D.抑商政策的废除
7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最早明确提出了“唐宋变革说”,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918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竞有44700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唐代婚姻形式与礼俗基本与前代相同。受士族崇尚婚姻的影响,唐代社会上层极重择婚时的门当户对。由于门阀世族的消亡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在婚聘上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择偶标准不像以前那样重门阀世族,而看重金榜题名;二是比较计较婚姻关系的物质财富。在宋代,富商娶宗室女的现象司空见惯。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婚姻择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此点所反映的宋朝社会的新变化。
8 .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䜣,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练(链)干狱”。据此可知(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B.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D.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2023-04-23更新 | 57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9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世纪初叶,英格兰沃克伯爵的全体佃户经与领主数次较量与谈判,迫使领主作出重大让步,地租下降2/3以上。在那一年的庄园档案上,记载着领主做出妥协的理由:“若不降低地租,他们就要集体离开庄园。”这表明当时的英格兰(     
A.地主阶层的政治特权受到限制B.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弱化
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圈地运动赋予了民众迁徙自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