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中说:“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唯恐不远,官僚是防之唯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这里的“我”“缺少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民国初期,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4-01-25更新 | 123次组卷 | 133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2
3 . 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2019-07-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2
2019·全国·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规定集体农庄的首要义务是每年向国家交售相当数量的农产品,其中粮食的交售额占到产量的32%~43%,而国家付给的价格却低于生产成本。这一规定说明
A.余粮收集制的实施破坏了农业发展
B.一五计划期间政府加大了农业投入
C.工业化建设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D.农业集体化运动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5 . 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2019-07-11更新 | 245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晚训4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位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这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国家福利政策
7 . 在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苏俄(联)党的领导核心以至普通党员中有许多人认为退却的目的已经达到,要求转入进攻。在这种强烈要求下,列宁宣布停止退却,转入进攻。在此后的年代里,要求进攻的呼声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来越强烈。这反映出
A.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
C.列宁的经济思想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D.新经济政策不符合苏俄(联的国情)
8 . 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纲要》中说:“余粮收集制不是‘理想’,而是一种痛苦的和可悲的需要。相反的看法是危险的错误。”这表明列宁
A.认识到余粮收集制弊端
B.全面否定了余粮收集制
C.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
D.停止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一篇文章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的开展
B.社会制度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西方思想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