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宋代草市镇研究》一文中的统计,当时华北有草市镇596个,关中有草市镇263个,四川有草市镇779个,荆湖地区有草市镇36个,东南地区有草市镇365个,华南地区有草市镇350个。这些数据可以佐证,宋朝
A.农村集市发展迅速B.市镇经济空前繁荣
C.北方经济发展停滞D.南方经济地位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下图可知,中国(       
   
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此处极端贫困人口的定义为每人每日收入少于1.9美元。)
①改革开放大大改变了全球不平等 ②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主要贡献 ③极大改变了全球收入分布的格局 ④彻底解决了全球长期的贫困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9-29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29·纲要上第29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主题一   明朝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

材料一   明代开始大力引进高产或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如南洋的番薯、南美洲的玉米、巴西的花生、吕宋(菲律宾)的烟草等。水稻逐渐推广到北方。清代,这种作物交流的势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为农民生活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的种植也进一步向北方推广,其收益已超过传统的桑麻作物。优良棉花品种不断出现。许多地区棉花的种植已成为商品生产。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三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的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融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材料四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五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西欧中国西欧
15002517.9600774
160029.219.9600894
182032.923.6600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主题二 思想的新变化

材料六 王阳明所处的明代中叶,社会处在动荡之中。统治阶级面临着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道德危机。科举作为选拔经邦治国人才的制度日益僵化,官僚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都信奉程朱理学,治学偏重格物致知。王阳明感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情况,他从各种经历中深刻体会到,要救深陷危机的明王朝,单靠镇压是不行的。要从思想上消除人们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识,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一味地强调知行为两件事,过分割裂了知行的关系,导致不能将道德知识付诸道德实践的情况。“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和行并作一件事,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以便消除以前程朱学派一味强调知先行后而带来的知行脱节的情况。

——摘编自刘子旻《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有什么时代背景?》

材料七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八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主题三 明清文学艺术与科技

材料九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十 晚明时期中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兴起了一股科学思潮。徐光启等人认为西方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由“数”达“理”的形式逻辑方法是西方科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晚明学人试图通过翻译《几何原本》从科学方法论层次来救偏理学“虚玄幻妄之说”的倾向。他们迫切希望能借助“远西奇器”来解决明朝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宋应星提出“穷究试验”“凡事皆须试验而后详之”的实学思想,他认为任何科学知识都要亲身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

——摘编自施威、王思明《晚明学人的科学思想及其历史意义》等

材料十一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游览了承德避暑山庄,随员巴罗在《中国游记》中盛赞了山庄的园林建筑:“错落有致,间隔合宜,恰到好处,互相衬托”。另一学者又专门指出中国园林有更高级的美——不规则的自然美,这推动了英国“不规则园林”运动的兴起。随后,整个欧洲掀起了仿建中国园林的热潮,并修建了许多包含中国元素的建筑,其中不乏代表性作品。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四卷)》等

材料十二   16-18世纪欧洲与中国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比较表(节选)

年代欧洲中国
16世纪中前期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成为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16世纪后期1591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1578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开植物学科学分类之先河。
17世纪中前期1609年,伽利略制造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1639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引进介绍西方近代科学技术。
17世纪后期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创理论物理学。梅文鼎兼采中西数学成就,著《方程论》《筹算》《弧三角举要》等。
18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弗兰斯提德制成第一张星象图。1708-1718年,康熙皇帝组织欧洲传教士与中国学者绘制《皇舆全览图》。
18世纪中后期1769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蒸汽机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提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1789年,吴瑭著《温病条辨》,使传染病学说更趋完整和系统。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据材料四,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及其原因。
(4)根据材料七,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及产生的原因。
(5)根据材料九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
(6)根据材料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明时期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能力提升*
(7)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并从经济、思想方面等简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
(8)据材料五,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9)根据材料十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东学西渐”对欧洲的影响。
*历史纵横*
(10)根据材料八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推动社会的转型。
(11)从材料十二中任意提取两条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信息相互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3-09-06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14·纲要上第1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一些商业网站上,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浏览的信息被服务器作为数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以后,就能知道人们的购买偏好,并不时向其推送商业广告。据此可知,大数据时代(       
A.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B.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使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挑战D.促成了经济模式的转型
5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6 . 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年均财政收入和军费情况,以下数据说明,鸦片战争
财政收入鸦片战争的军费军费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人口数人均军费
中国3904万两2733万两70%41000万0.067两
英国15540万两1243万两8%1500万0.829两

A.人均军费与战局无关B.清政府的战败有必然性
C.无法从经济角度解释D.军费数量与战局负相关
7 . 下表为1865年江南制造局开办资金来源一览表(部分)。表中数据可以说明江南制造局
用途金额(单位:两)资金来源
收购美商铁厂40000上海道台、江海关上缴资金即“报效银”
收购铁厂原料等20000上海道台自筹
购办机器并入68000曾国藩委派容闳赴美购买
两局并入资产22000(估)韩殿甲局、丁日昌局旧产并入
合计150000
A.企业的性质为近代官办企业B.对民族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D.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8 . 1953年是苏联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一个农业歉收年。二战后,一些英美学者经常用1913年和1953年粮食产量数据来论证苏联粮食产量比沙俄时期的粮食产量要低。他们的这种论证(       
A.说明苏联时期农业比较落后B.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C.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D.旨在说明苏联经济的落后
2022-02-25更新 | 36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2   中国部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元)

地区年份
20132014201520162017
北京29175.631102.933802.835415.737425.3
天津20418.722343.024162.526129.327841.4
河北10872.211931.513030.714247.515437.0
山西10118.310863.811729.112682.913664.4
内蒙古14877.716258.117178.518072.318945.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3   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项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1986——1995年平均每年增长18.814.913.3
“七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311.210.9
“八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23.418.715.8
1985年比重60.327.212.5
1990年比重62.725.411.9
1995年比重66.023.81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材料4   从神舟飞船把中国航天员送到“天宫”,到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从“一带一路”打开合作共赢的筑梦空间,到G20杭州峰会留下的中国印记刚刚过去的这些日子,人们为“行进中国”的脚步震撼之时,也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执政党。

今年国庆期间,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给出的两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到1976年,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31岁;1978年至2014年,作为衡量物质生活水准的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是7.9%,比任何国家都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所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相比都是最伟大的”。观察家感叹,“只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人民日报》(20161024日)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2)根据材料2~3,并结合所学,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分析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并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1-12-2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10 . 如表所示为北宋货币铸额数据。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时间年数年均铸额(万贯)该时期铸额(万贯)累计(万贯)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七年(976—982年)774949
太平兴国八年—至道二年(983—996年)1430420469
至道三年—咸平二年(997—999年)380240709
咸平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00—1015年)1612520002709
大中祥符八年—庆历八年(1015—1048年)3310033006009
皇佑元年—熙宁六年(1049—1073年)25160400010009
熙宁七年—元丰八年(1074—1085年)12450540015409
元祐元年—宣和七年(1086—1125年)392801092026329
A.铸币量每年持续上升B.南方铜矿大规模开发
C.国家的力量逐渐强盛D.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2022-08-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