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55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亿人经历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粮食安全阶段综合分类IPC/CH第3阶段或以上)。此外55个粮食危机国家中,7500万儿童发育不良,1700万儿童消瘦。1.35亿人口中,超过一半(7300万)生活在非洲;4300万生活在中东和亚洲;1850万人生活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冲突(导致7700万人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关键因素)、极端天气(3400万人)和经济动荡(2400万人)。

——摘编自《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

史料二   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截至目前,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最新普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达到100%,综合损耗率全面控制在1%以内,确保了储粮数量与质量。

——摘编自《粮食安全看得见管得好》(《经济日报》,记者:刘慧)

【探究】
(1)根据史料一、说明当今世界在粮食供给上还存在哪些严重问题。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期间,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比“六五”计划(1981-1985年)期间增长了168.6%。新增固定资产中的1/3是靠企业留利和折旧的自我积累,2/3是靠银行贷款进行的更新改造,国营企业完全依靠政府单一投资的局面由此改变。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2024-01-25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后作业
3 . 21世纪初,随着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发达国家遭遇两个严重挑战:一是不再能够通过凯恩斯主义式的经济政策调节,为广大民众提供工作机会;二是不再有足够的国家能力从资本集团征税,从而丧失了为民众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这说明(     
A.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滞胀B.产业转移危及国家主权独立
C.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导权D.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适时调整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后作业
5 .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石油垄断公司控制了委内瑞拉63%左右的石油开采量,在阿根廷等国攫占了大量石油租借地。为了夺占石油产地,美国石油垄断公司甚至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发动政变、挑起边界战争等。这可以用以说明当时(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比较稳固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任重而道远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D.美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时期西方学界的冷战研究形成三个学派。“传统派”认为,冷战作为一种“非战非和”的大国关系,是苏联“非理性”挑战与美国“理性”应对的结果。“修正派”认为,美苏战时同盟的瓦解及对抗的升级,应由美国承担主要责任。“后修正派”代表人物加迪斯认为,苏联的政策行为使得美国公众和国会在政策制定者决策之前就选择了支持对苏遏制。在《长和平:冷战史考察》中,他研究了为何美苏经历40多年冷战却未陷入正面战争,称之为“长和平”。

文安立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冷战史新研究”的领军学者,《全球冷战: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一书,将冷战研究拓展到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认为“冷战是殖民主义以略微不同方式的继续”,“冷战既是美国史一部分,也是全球史一部分”。他的研究重视使用多国多语档案,《剑桥冷战史》由文安立等2071位冷战学者共同完成,从高端政治话题到日常生活,从领导人的决策到市井小民的普通经历,都成了冷战研究的话题。

——摘编自夏亚峰《英文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二十年:回顾、批判与展望》


(1)据材料,概括冷战时期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特点。
(2)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后西方学界冷战研究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为某学者转录元至正田宅交易文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晋江县蒲阿友卖山地帐
晋江县三十七都东塘头住人蒲阿友,祖有山地一所,坐落本处,我种果木。今因阙银用度,抽出西畔山地,经官告据出卖。为无房亲,立帐尽卖山邻,愿者酬价,不愿者批退。今恐无凭,立此帐目一纸为照者。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日
立帐人蒲阿友
不愿买山邻曾大潘大
A.社会矛盾日趋缓和B.契约制度折射礼法观念
C.地权交易规范有序D.白银正式成为主要货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5年12月,美国宣布计划从1986年1月1日起将对来自欧共体的半成品进口数量进行限制。由于双方就此问题的谈判破裂,美国如期对这些产品实施了单方面限制。作为报复,欧共体立即实施了对来自美国的脂肪、肥料和涂布纸的进口配额。这反映出(     
A.西方国家经济“滞胀”B.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9 . 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10 . 研究性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材料二

资料作者信息
①《世界和平纲领》(1918年提出)伍德罗·威尔逊,一战期间任美国总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231931年出版)温斯顿·丘吉尔,一战期间曾任英国海军大臣、军需大臣等职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141918年)》(1975年出版)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历史研究所编著,主编为苏联历史学家罗斯图诺夫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史》(1979年出版)萨那、孙成木等,萨那和孙成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⑤《大战:19141918年的世界》(2020年出版)赫尔弗里德明克勒,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政治学教授


(1)阅读材料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题,从图示中提炼研究角度。
(2)阅读材料二、说明表中资料对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资料?
2024-01-20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后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