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
2022-09-03更新 | 1309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     

A.民族国家形成B.封建社会衰落
C.诸侯势力扩大D.王权不断加强
2022-10-27更新 | 3824次组卷 | 25卷引用:纲要下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观察下列示意图,与“五四”宪法相比,“八二”宪法的章节题目结构顺序体现了(     
A.我国已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B.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高度重视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
D.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建设方面的基础
2022-08-01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4 . 下图是旗袍发展演变的示意图,旗袍的演变反映了(       
A.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B.民国时期妇女地位不断提高
C.经济繁荣人们审美观念发生变化D.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5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
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
2022-02-28更新 | 8029次组卷 | 52卷引用: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和汉朝已经建立了频繁的官方交往关系
B.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
C.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往仅限于贸易范围
D.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首先沟通中西交往之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的觉醒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的觉醒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是亚洲命运的重大转折点。这场革命为亚洲资产阶级日后继续革命和无产阶级起来领导革命提供了营养。亚洲的地平线终于出现了曙光。

——摘编自林承节《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洲的觉醒”的认识。
2022-05-31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1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

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一战后,计划重启。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

   

——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2023-06-21更新 | 4413次组卷 | 19卷引用:纲要下第14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为某一时期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图。这一时期(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兴起B.大西洋三角贸易已走向衰落
C.西、葡殖民优势逐渐被打破D.倾销工业品是主要掠夺手段
2023-06-21更新 | 6099次组卷 | 44卷引用:纲要下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10 . 印度支那之争

“印度支那”一词源于音译文“Indochine”,表示位于印度与中国之间并受两国文化影响的区域,包括越老柬三国及缅甸、泰国、新加坡、槟城、马六甲等地,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

16世纪初葡荷英法等国,相继到达缅甸等地,组织公司,要求通商。18世纪晚期英国企图诱迫缅甸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始终没有得逞,随即占领了槟榔屿、马六甲。19世纪早期占领新加坡,19世纪中后期通过三次英缅战争最终抢占缅甸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独立省。

英法七年战争后,法国在此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863年抢占柬埔寨为保护国,中法战争后得到越南,逼迫泰国于1893年承认老挝为法国的保护国,取得了和英国人在西线相当的成果。至此,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越南、老挝、柬埔寨被合称为“法属印度支那”。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将“支那”由中性词变为贬义,不只简单为了侮辱中国,政治上也带有将本部从危机四伏的海岛搬至中央之国的不可明示的追求。国民政府推动使用“中南半岛”一词来指代这一地区。但随后印度支那战争——1946年至1954年越老柬的抗法战争和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以及国际地理学、地质学领域对“印度支那”、“印支”命名的应用,使“印度支那”的称呼仍广泛使用。



1815-1914年欧洲在东南亚的殖民情况示意图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印度支那”形成的历程及其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2022-08-16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30讲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