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末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文体用品
“自行车”牌面粉“和合”牌香粉“科发”牌药品“飞艇”牌纸张
“兵船”牌面粉“双妹”牌雪花膏“中西”牌药品“商字”牌图书和印刷品
“双喜”牌罐头食品“凤凰”牌洋烛“涵春”牌中成药
“金叶”牌茶叶
“新字”牌茶叶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材料二   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纺织品食品日用化学品药品五金电器产品文体用品
“人钟”牌棉纱“福字”牌罐头“雅霜”牌雪花膏“地球”牌药品“美华利”牌时钟“中华”牌书籍用品
孔雀图”牌印染布“生字”牌糕点“金钟”牌香亚玉兰霜“唐拾义”牌药品“华生”牌电扇“雄鸡”牌唱片
“华字”牌丝绸“双龙”牌茶叶“双斧”牌油漆“龙虎”牌人丹“三胜”牌搪瓷制品“胜利”牌球类产品
“孔雀”牌丝织品“长城”牌卷烟“飞虎”牌油漆
“鹿头”牌针织内衣“宝塔”牌火柴
“鸿翔”牌时装

——左旭初《百年上海民族工业品牌》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期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与清朝末年相比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有何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3)以上海民族工业品牌为例,你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认识?
2022-07-09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过关0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们把最大注意力集中到人事以及人伦关系方面,从而构成了独特的古代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突出人的道德理性为根本特征,因而可称为道德人本主义。道德人本主义侧重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是以共同的人性和以共同的人伦道德为基础的。中国道德人本主义是以群体为本体的,主张大同世界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摘编自乔根锁《论中国先秦儒家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   古希腊早期哲学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对终极生活方式的向往,以自己的方式来把握存在是一种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方式。法国哲学家哈道特曾说:“在这一时代(指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是一种方式,它必须在每时每刻都要践行,其目标是从整体上改造个体的生活。”因而哲学家注重从人的现实生活、从人的存在的困惑出发,追求人生幸福,通过这种生活方式达到对存在的切中而得到心灵的安定和自由。

——摘编自史巍《古希腊早期哲学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儒家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人文主义思想相比,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4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48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固位于吉安县城东南120余华里五县交界的边境(如图6),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赖经邦等秘密恢复了党组织,并发动了东固暴动,先后建立了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这样,以东固、桥头为中心的方圆约200里的范围不仅成为群众斗争异常活跃的游击区,而且创造了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的成功经验。1929年2月,朱德、毛泽东、陈毅率领的红四军来到东固根据地,这里的经营方式得到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赞扬,陈毅称之为“东井冈”。

——摘编自刘统《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示意图

1929年2月—1929年10月


(1)依据图文材料,概括东固能够成为“东井冈”的原因。

材料二   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指井冈山)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

——毛泽东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1929年4月13日)

材料三   他们(东固根据地)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

——毛泽东给红四军一位领导人的信(1929年6月14日)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分析其创建的历史意义。
2021-04-27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6 .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三大制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皇帝制度的建立
内涵及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2)中央: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
丞相左右丞相为____________,辅佐____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____,并负责________
太尉协助皇帝____________

②九卿【非实指,表诸卿】:三公之下,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____。他们分管着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③三公九卿制的特点: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____________的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________一人之手,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是三公拥有朝议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____________下重大决策的失误。
(3)地方:郡县制
①起源:源于____________。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②建立:秦统一后,实行________。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郡”设________、郡丞和郡尉,________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郡下设县,县置________、县丞和县尉;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____________直接任免。
③特点: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意义:a.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________的管理,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是__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022-08-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___________的局部调整/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
特点:试点到推广,先农村后城市,循序渐进,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挫伤农民积极性,阻碍农村______发展
(2)内容:①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制,包产到户,_________经营;②调整_______结构,大力发展______企业(3)意义:①调动农民生产_______,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________提高
②产业结构调整利于农业________
(4)拓展:80年代初,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委会。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关联? 改革_________体制,_______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改革原因:_________经济体制束缚城市___________发展:①个体工商业发展受限、影响市民生活
②国企政企不分,缺乏_________
2)内容:①发展________工商业,打破单一___________
②国企: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_________,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_;1992年中共________
确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实行________;
3)意义:积极:①促进城市小工____的发展,改善市民生活:②增强_____竞争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2022-12-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十单元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史-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9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2022-11-08更新 | 639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检测)-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传统的上层最富有阶级和下层最贫穷阶级相对缩小,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阶层却不断扩大,中产阶级日益成为美国的主流社会阶层。社会分层的轴心逐渐由过去以资产为特征。转化为以职业为特征。1970 年,美国白领人数与蓝领工人的比例为5:41980 年,美国白领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以上。同时,以科技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具有高学历的白领雇员、一部分蓝领雇员以及政府文官等为主体结构的中产阶级群体逐渐形成。

——摘编自石庆环《20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结构变迁及其特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级人数与规模有所萎缩。在英国,20世纪90年代滑落到社会底层的中产人士约有380万人。约占中产阶层总数的14%。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加剧,1974年美国最富有的1%家庭拥有的财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到了2007年,这个比例已经扩大到23. 5%。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也使中产阶级的生活极不稳定。在美国,1981- 1984年,《财富》杂志前500强企业共裁掉了300 万份工作,1989年的48.5万失业者中,有65%是管理者、专业人士和办公室职员,20世纪90年代初,大企业的雇佣率从1970年的21%下降到10%

——摘编自沈瑞英《西方中产阶级与社会稳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中产阶级出现困境的背景。
2022-11-04更新 | 673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