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2019-06-10更新 | 224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人教版新(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检测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
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
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
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
A.AB.BC.CD.D
2022-06-08更新 | 5294次组卷 | 48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2022-04-15更新 | 906次组卷 | 34卷引用:专题过关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浙江是青瓷的故乡,鼎盛于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是其中的佼佼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太仓市樊村泾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出土了150吨的元代中晚期龙泉窑瓷器,其中95%是未使用过的。


——中国考古网

材料二   “尤其是在日本出土的13世纪下半叶(元初期)至14世纪中叶(元后期)的中国贸易陶瓷中,龙泉青瓷已经占主流地位,成为中国贸易陶瓷的代表。”“15世纪初,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

——《龙泉县地名志》


(1)根据所学指出龙泉瓷可能的传播方式,并分析龙泉瓷向外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梳理龙泉瓷的传播路径,分析元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
2022-01-2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栏为2020年发布的汉代路县故城部分考古成果,为我们了解当时“路县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史料。从中可推测出
发现小麦、稻米、粟等炭化植物籽粒
多处发现大量马、牛等大型动物骨骼
分散出土大量犁铧、锄、镰等铁农具
发掘出一定数量的炼渣等冶铸遗物
度量衡器中,仅发现用于称重的铁权

A.路县人最早培育出粟和水稻B.路县农业处于铁犁牛耕阶段
C.路县人的冶铸技术领先世界D.汉代长度和体积标准不统一
2022-02-09更新 | 26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西周遗址的考古中曾出土了江苏仪征破山口古墓中的青铜镰、湖北红安县金盆遗址中的矩形双孔青铜铚、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中的青铜锸。据此推断西周
A.礼乐制度高度发展B.青铜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C.冶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D.铁犁牛耕技术广泛使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内外服制滥觞于夏,形成于商,影响至周,是独特国家结构形式,内服为王畿之地,系商朝直接控制的国家中心地区,“居天下之中”。内服职官数量众多,由商王直接任免。外服是指商王畿以外的土地,外服职官有侯、甸、男等。卜辞中侯的数量有五十多个。文献中还有九鄂侯、翼侯等。这些侯的担任者多为商周围方国的首领,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不是由商王任免。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遗存。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材料三中的制度。
8 .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悠久,形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货币发展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典型货币基本描述
夏商周在考古发掘中,夏商遗址出土了大量天然贝,贝作为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青铜货币大量出现,货币形状繁多,其中赵国布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
秦汉秦始皇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汉武帝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由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唐高祖下令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定名的钱币体系,此后货币以通宝、元宝相称。
北宋宋仁宗下令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以上时期货币形制演变特点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20年5月,河南巩义“河洛古国”重大考古成果发布。在这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中,出土器物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属于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
A.早期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C.中华文明领先世界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1-11-07更新 | 271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过关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秦始皇是否为“暴君”这一问题,历来争论甚多。司马迁的《史记》、记录唐太宗执政的《贞观政要》均认为他是暴君;以《史记》为主要写作依据,并结介新近出土的秦简而编著的《秦始皇传》则称其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钱穆则认为:“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多寡决定了历史事实客观性
B.当代著作无法对古代事实下定论
C.考古文物的价值完全可终结争论
D.价值判断影响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2019-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师范大学附属高中2019届高三年级人教版必修一1-2单元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