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2023-06-21更新 | 7422次组卷 | 5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 . 南越王赵眯(公元前137年至公元前122年在位)墓中出土了丰富的考古材料。下表各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
A出土器物上出现了“少内”“乐府”“长乐宫”等汉朝使用的官职、机构、建筑名称。南越国处于汉中央直接管辖之内。
B出土的圆睢玉舞人,展示了越族女子身穿汉服跳舞的形象。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C出土来自波斯的银盒、非洲大象牙素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
广州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唯一中心。
D出土汉代针刻填色的象牙卮,是我国考古首次发现的针刻线画精品。汉代的牙雕工艺发展成熟。
A.AB.BC.CD.D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突破卷35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江南地区还处于地广人稀、农业落后的状况。但到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水稻亩产量从西汉时期的四石升至东汉时期的约六石。据考古资料显示,湖南、江西等地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的陶罐、陶仓等物品。江南郡县明显增多,垦田多辟,耕地面积扩大。广大农民辛勤耕作、农业劳动力资源增加、汉越民族交融和共同开发、相对较好的自然条件以及铁农具广泛使用,成为此时江南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水平仍远低于北方,但还是为后来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作了一定的准备。

——摘编自夏时华《东汉时期江南农业发展若干原因探述》

材料二北宋立国后,太祖、太宗及其继承者通过强化地方官员劝农督导职责、推广优良品种废除苛捐杂税等措施重点发展东南经济,这促使当地农业飞速发展。随着麦、粟等旱地作物在南方的推广,东南“专种粳稻”的种植制度得以改变,农作物种植范围得到扩大。东南地区农民利用平原、丘陵山区的各种不同地理条件,开辟出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因东南地区民田十之八九种稻,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使水稻的总产量超过了粟、麦而跃居全国首位。

——摘编自叶依能《宋代东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农业政策》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拼地可改种棉花、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棉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将扎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径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宋代南方农业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归纳明朝中后期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5 . 下表是有关中国石器时代的考古信息(部分)。这反映了早期中国(     
遗址地理位置发掘内容
兴隆洼遗址今内蒙古赤峰出土了炭化黍粒和粟粒两种小米遗存,共计1400余粒。原始农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等天文认识
禹会村遗址今安徽蚌埠土壤样品中有植物种子,农作物有稻米、粟、大麦和小麦,非农作物种子有莎草科、狗尾草、廖科等
鱼化寨遗址今陕西西安从中出土了种类丰富、数量惊人的炭化植物遗存,仅植物种子就多达29万余粒
A.以农为本的文明特性
B.文明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C.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
D.中原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考古报告,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批铁器实物。如图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战国时期文物——鼻子套圆环的青铜牛尊和铁锄范。据此推测
A.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器较普遍B.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C.争霸战争推动了工具的改革D.各国纷纷变法确立新的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考古发现,唐代犁铧出土地点分布广泛,但大体有四种形式:尖锋、三角形、两翼突出、宽大于长;蛇刃、铧身修长、后边内凹、长大于宽;尖锋、等腰三角形、铧面平直、銎身体薄;尖锋、三角形、体小、长銎。这反映出唐代(     
A.铁业官营保证了产品质量B.冶铁业的技艺水平领先世界
C.铁农具种类多且分工细致D.农业生产得益于手工业进步
8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一直以来,对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及渊源众说纷纭。2013年12月,北大考古学院的学者采用最新技术,对三星堆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了三星堆青铜器和殷商青铜器可能拥有同一来源的结论。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学证据佐证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初步形成
C.古蜀文明和殷商文明可能存在交集D.商朝统治范围扩展到今四川地区
2023-02-09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昌汉代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是近几年我国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不仅有200万枚(约10余吨)五铢钱、478件(重达115公斤)马蹄金,还有编钟、琴、瑟等礼乐用器,以及各式棋盘、砚台和一件画有孔子像的屏风,此外还有大量记载着儒家经典著作的简牍。

据《汉书》,刘贺为汉武帝之孙,袭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崩,无子。刘贺为大司马霍光所诏,嗣为昭帝之后。然即位二十七日即被霍光废归昌邑。公元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后因扬州刺史奏言,刘贺被削去三千户。公元前59年薨于豫章(今南昌)。后又因豫章太守奏言,以为不宜立嗣,国除。


(1)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海昏侯墓发掘后,刘贺的历史形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有人认为应该依据出土的文物,推翻众多史书对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记载,为其“正名”;也有人认为应当依据《汉书》等正史的记载,继续维持对刘贺的评价。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0-04-24更新 | 33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