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西汉,少数民族居住区从郡领地中划出,称属国。属国的政权体系不同于郡县,属国最高长官为都尉,不是划地而设,而是因部落而设,生产由部落首领管理。这种管理制度
A.破坏了郡县制B.形成了王国问题
C.沿袭了分封制D.体现了因俗而治
2021-03-05更新 | 355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讲义)
2 . 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设立汉代第一所地方官学。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学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东汉时期,地方官学与地方私学蓬勃发展,出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的现象。 汉代地方学校的发展
A.延续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促成了察举制度的实施
C.有利于国家教化的下移D.反映了教育体系的定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5年,美国国会提出“为了使政府雇员“不致因无能而坏事”,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这些提议有助于
A.行政效能的提高B.国会职责的扩充
C.权力中心的转移D.政党政治的形成
2021-02-20更新 | 1313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康熙帝颁布“十六条圣谕”,强调“重人伦”“重农桑”“端士习”“厚风俗”,要求在乡村每半月进行一次宣讲,以教化百姓。这说明清朝
A.以道德准则稳定乡村社会秩序B.以“十六条圣谕”为乡村律法
C.儒家思想开始在乡村得到普及D.中央集权统治在乡村得到强化
5 . (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
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
6 . 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
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
2021-02-02更新 | 536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毛泽东在《论人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及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
A.维新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B.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经验
C.西方列强对中国长期压迫D.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
2021-02-02更新 | 30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学习讲义)
8 . 英国曾于1855年、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文官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也规定: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力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由此可知,当时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同目的是
A.保证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彰显选拔公正与社会公平
2021-02-01更新 | 1311次组卷 | 69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隋炀帝时期,人口统计数据最高接近九百万户;唐高祖武德年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二百万户;到了唐太宗的鼎盛时期,全国的统计数据也只有三百万户。根据以上人口统计数据变化可推知(     
A.隋末农民战争使人口大量损失B.唐朝户籍管理制度效率低下
C.史书对贞观之治多有溢美之词D.唐朝农业生产出现严重倒退
10 . 《红十字公约》规定:“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这反映了《红十字公约》
A.能够有效制止战争B.意在约束交战各方的行为
C.宣扬西方的价值观D.维护交战大国的既得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