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06 道试题
1 . 下图为某一时期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示意图。这一时期(     

A.拉美实行独立的经济模式B.亚洲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C.大西洋三角贸易走向衰落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2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政府采用大会战模式推进铁路工程,设立以成昆线为中心的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建总数达30余万人的联合筑路大军,组织沿线地方政府开展支援铁路建设工作,成功修建了成昆、襄渝等一批铁路。这一模式(     
A.使得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B.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国家政策选择
C.促使西南地区整体性贫困得到了解决D.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都城东京位于豫东平原,大内、内城、外城依次嵌套,基本呈正方形。南宋都城临安城的宫城位于城市的一隅,经济中心区位于城市中央,内城依随山势水体呈不等边六边形。这说明,两宋的都城都(       
A.遵循了传统的礼制文化B.体现因地制宜的现实主义风格
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表明坊市分区制度的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成员身份由氏族(宗族)之人变成了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战国时期,将所有民众置于国家名籍之上成为各国变革的主旋律。上述变化(     
A.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B.促使宗法观念瓦解
C.宣告了氏族社会的崩溃D.推动小农经济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距今约4000年的陶寺遗址(山西)大墓中,发现了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用以表明等级身份或祭祀的玉琮和玉璧,还有来自长江中游地区的石家河文化玉饰,以及来自黄河下游地区的陶制酒器、棺椁制度等。据此可推知(     
A.陶寺遗址已经具备早期国家形态B.交通发达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流
C.中原地区文化受周边文化的影响D.长江流域文明水平超过黄河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美国学者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目录摘编。据此可知,该书(     
第五章历史的穷与富
粮食生产开始时的地理差异
第十一章畜牧的致命礼物
病菌的演化
第十三章需要之母
技术的演进
第十八章两个半球的碰撞
欧亚大陆与美洲历史的比较
A.说明地理差异决定文明发展B.基于技术演进视角解读历史
C.阐述病菌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运用多元视角分析历史演进
7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79次组卷 | 9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暨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主营百货及皮毛生意的某山西商号,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该商号不仅运送本家商号货物,还承办别家商号的代运业务。这类山西商号的活动(     
A.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凸显晋商在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
C.推动了西北与国内外和平友好往来D.构建内地之间物质技术交流平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探索文明兴衰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理解作为文明之灵魂的文明本体精神,即任何文明都具有的精神文化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文明本体精神是在文明生长和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任何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见表)。

挑战一:如何面对自身沉淀下来的观念和风习(1)必须承传的精华部分;
(2)必须改造才可继续发挥作用的部分;
(3)必须抛弃的有害的糟粕
挑战二:如何对待他者文明(1)吸纳和引进有益的积极性成果:
(2)拒斥有害的观念;
(3)不学习但尊重只适应他者文明自身的特殊产物
挑战三:如何面向新的时代要求(1)能适应性调整和更新;
(2)进行新的创造

——摘编自刘景华《世界历史上文明兴衰之思考》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自拟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进行阐释。(要求:以某一文明本体为例,主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图1到图2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图1

   

图2

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B.文艺复兴的发展
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D.食物物种的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