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9 道试题
1 . 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由明嘉靖年间的范钦所建。阁内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不少已成为海内孤本;阁内保存了一部分雕版,弥补了明代古籍雕版存世极少的遗憾。据此可知,天一阁的修建和保护(       
A.奠定了近代出版业大发展的基础B.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藏书的重视
C.发挥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功能D.得益于当时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 . 1820—1911年间广州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年)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据表可知,此时中国(       
A.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B.清政府加速了改革的进程
C.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D.社会动荡加速人口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考古发现,约四千年前辽宁西部地区出现了“丰下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址中不少房屋的外围有着院落式的围墙;遗址中的谷粒,大都是在不同房址中发现,且大部分房址都有自己的炉灶。这说明此时该地区(       
A.部落出现权贵阶层B.财产私有已经产生
C.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建筑技术不断进步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观察下面图片。以下图片(     

A.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B.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
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D.体现了两地文化趋同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3次组卷 | 2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动态载体。在人口迁徙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交汇、冲突、融合。图为人口迁徙、族群、文化三者关系图。

选择世界近现代史上某一人口迁徙事件或活动,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加以阐释。(要求:运用图所示三者关系及所学知识对这一迁徙进行阐释;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与该材料相关的法律文件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王位继承法》D.《人权宣言》
8 . 日本史书记载:“渤海国大使乌孝慎新贡《长庆宜明历经》,云是大唐新用经也”。历学家真野麻吕试用唐宣明历之后,建议推广使用。861年,日本宣布停旧历,改用宣明历。这体现了(     
A.中日文化交流的频繁B.周边国家全盘吸收唐代文化
C.中华先进文化的辐射D.日本大化改新推动历法变革
9 . 两宋时期,福建祠堂门楣上多悬有“开闽传芳”“京兆传芳”“颍川衍派”“陇西衍派”等匾额并传承至今。此类匾额(     

A.促进了宗法制度的发展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C.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D.见证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居家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