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2023-01-14更新 | 771次组卷 | 73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汉朝到唐朝,土地兼并被视为国之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农作物产量倍增,工商业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说明(     
A.土地兼并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B.租佃关系的发展导致政府税源锐减
C.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不抑兼并政策导致了贫富分化严重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秀山县秀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抗战期间,漫画家丰子恺在长沙街头看到一群小孩在公众阅报处阅读“我军大捷”的消息,创作了《儿童与捷报》的漫画,右下角的落款是“廿七年儿童节”该漫画可用于研究

注:民国时期的儿童节为4月4日
A.局部抗战时期民众抗争B.台儿庄战役产生的影响
C.敌后战场儿童关心国事D.抗战胜利时民众的心态
2022-06-01更新 | 282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6次组卷 | 114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度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科举与文官选拔

材料一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列举隋唐之前中国的选官、授爵制度,并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2)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这一现象。
6 . 中国边疆政策与民族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抚驭远人,全在恩威并用,令其感而知畏,方为良法。若如明季汉官,当外藩恭顺,则藐忽而虐侮之,或且勒索滋弊,及其有事,则又畏惧而调停之,往往激变,率由于此。……历观往代,中国筹边所以酿衅,未有不由边吏凌傲姑息,绥驭失宜者,此实绥靖边隅、抚驭外人之要务。

——《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   1850年,林则徐因病回到福建原籍。他根据自己在新疆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沙俄多次胁迫清廷开放伊犁、塔城的现实,发出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的预言。

——摘编自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理由。结合所学,从“大一统”的角度,分析清朝边疆政策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例晚清时期能佐证林则徐“预言”的主要史实。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试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各自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的思考与实践。
7 . 读图,图中数据变化反映了
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阶级结构构成比例
A.中共正在探索革命新道路B.中共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C.工人阶级已丧失领导地位D.农村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万历)嘉兴府志·公署》有如下记载:“(府治)西为织染局,有门,有厅,有堂,有库房,有织房、络丝房。机六十二张:纻丝机三十二张,细绸机四张,绢地纱机八张,包头纱机一张,银丝纱机一十张……”根据这条史料,可以推断明代晚期嘉兴府织染局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规模较大,产品品种较多
C.产品主要面向市场D.采用机器生产,管理严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元、明四朝是中国古代竞技运动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击鞠、蹴鞠、相扑等项目代表了同时期世界体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宋代和明代,出现了圆社、踏弩社、水弩社等大量民间体育组织与团体,还出现了“筑球军”这样的职业球队与职业球员。相对于汉代,唐代和宋代的蹴鞠、明代的棰丸等运动都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运动规则,运动的对抗性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强。中外频繁的文化交流促使很多外国的体育项目传入中国,并对击鞠等项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很多运动项目都主要是在皇室贵族及统治阶级中流行。

——摘编自陈华慧《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与演变》等

材料二   民国以来,各界政府对体育事业均较重视。1915年,北洋政府发布《颁定教育宗旨》,要求重视国民体育,锻炼民众体格,保卫自身及国家。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民体育法》,指出民众有接受体育教育的义务,要求各自治村、乡、镇、市设立公共体育场发展体育。1949年,在新的国家制度下,体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被纳.入国家计划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与组织。体育沿袭其革命性、政治性、大众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在国家的强力组织、推广与干预下,群众体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

——赵薇朱汉国《论中共体育工作的政治化——以农村群众体育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至建国初体育运动与古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同,并分析民国后各界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的目的。
2021-09-12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0 . 《元史·地理志》载:“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明成祖迁都北京,直隶于京师的地区,辖今天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俗称北直隶。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这些行政区划的设置意在
A.转移首都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B.提高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C.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1-08-24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