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7 道试题
1 . 依据下图,我们能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     

A.标志“马尼拉帆船贸易”日渐兴盛
B.贩卖黑奴给欧洲带来大量劳动力
C.该贸易使得美洲损失大量的人口
D.该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2 . 分析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古代希腊
青铜器都江堰太阳历金字塔《吉尔伽美什》60进位制种姓制度创造从1到9的数字城邦民主政治帕特农神庙
A.城邦国家形成,各国文字出现B.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C.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D.早期各区域文明是同时产生的
2024-04-16更新 | 252次组卷 | 66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果为下列所述内容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最贴切的是(     
古代埃及的扩展、古希腊的殖民
波斯帝国的兴起、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
冶铁技术的传播、字母文字的发展、丝绸之路
A.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B.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
C.古代世界帝国的形成D.古代文明的碰撞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位高权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取代皇权政治B.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C.确保政权稳固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2024-04-07更新 | 65次组卷 | 4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瓜,原产于非洲干旱地区,唐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本草纲目》也认为“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传中国,今南北皆有。”

——《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材料二   材料三   古代中国的知识和学术,原本是为官府所垄断,是所谓王官之学。但是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流落到民间,成为“士”(特殊的知识阶层)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社会的每一个阶层,这就大大地扩展了受教育的范围,使知识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间转移和传递,这成为士人的另外一个来源。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他们二者的结合,则是诸子学出现的直接土壤。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西瓜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埃农业的共同点,并列举上古时期两地主要农作物。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私学和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诸子学出现”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及其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2024-03-29更新 | 321次组卷 | 9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2024-03-28更新 | 378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宣统元年,全国官立高等学校开办统计情况,反映出当时高等学校的兴办(     

校别

大学

省立高等学堂

高等农科学校

高等工科学校

高等商科学校

校数

3

23

5

7

1

学生数

749

3963

530

1146

24

A.强化了西学主导地位B.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C.推动了科举制的废除D.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样性是文明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人类文明进入辉煌的“轴心时代”,东方有孔子、孟子、释迦牟尼,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阿基米德,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各自文明谱系的基调走势,形成了一派百家争鸣、并行不悖的人类文明生态图景。文明是多样的,也是平等的,任何地区和国家都不应鼓吹“文明优越论”,将文明打上高低贵贱的标签;不应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标榜成绝对真理或普世价值,企图成为世界文明的最终出路。

——摘编自姜江《文明的共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4世纪下半叶,在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面向塞纳河的南门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在圣保尔宫、万塞纳城堡以及巴士底,都有国王和王后以及王子的雕像。在一些教堂中,如塞莱斯定修道院的教堂也刻有国王夫妇雕像。这表明,当时法国(     

A.世俗王权加强B.二元政治格局形成
C.民族国家发展D.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