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548 道试题
1 . 汉代《公羊传》《毂梁传》《韩诗外传》《春秋繁露》《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等文献对井田制的记载自相矛盾,加之注者的多元阐发,使得有关井田制的论说变得十分混乱。由此可知(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实物史料相对于文献史料更可信
C.需要多重史料互证丰富历史认知D.后世的历史记载不具备史料价值
2024-06-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汉代,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就开始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到了唐帝国时期,已经在东亚和中亚建立了中国的宗主权势力范围,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中华法系。到过中国的西方人,也都盛赞中国文明的优美与进步。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国王治国至公平,境内不见有人为恶,城中安宁,夜不闭户,房屋及层楼满陈宝贵商货于其中,而不虞其有失。”16世纪后半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传教士来访开启了“中学西传”的进程,把作为中国文明本体的儒家学说传播到西方世界,在大革命前夜的欧洲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公丕祥《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材料二   按照威斯特伐利亚模式,在各个主权国家的法律制度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是,在英、法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之间却不存在平等关系,而是隶属关系,宗主国的最高法院往往是殖民地法院的最高上诉法院。在公法领域,作为西方法治主要原则的人权和宪政从来没有真正移植到殖民地的法律制度中,在殖民地根本谈不上平等权、普选权。在私法领域,打开贸易壁垒是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殖民地的法律制度几乎都采取属人主义原则,即对殖民地占领当局实行宗主国的法律,而对殖民地的人民则实行殖民地法或者当地的习惯法、宗教法。

——摘编自朱景文《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治法律文化对世界产生影响的原因。
(2)据材料二、依据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简评西方国家在殖民地的法治行为。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近代西方的法律文化外传过程有何显著不同。
4 . 《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
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
2024-06-0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5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5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创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梦溪笔谈》记载宋朝皇佑二年,全国出现饥荒。范仲淹在浙西救灾,一方面下令散发米粮赈灾,一方面采取了系列措施,如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鼓励寺庙住持招募工人大肆兴建,官府召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范仲淹的救灾做法(     
A.体现了治理创新与时代同步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解决了宋朝皇佑二年的饥荒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4-05-10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南宋《农书》记载,一是将“地势之宜”列在“天时之宜”之前;二是将天时、地利统一起来合称为“天地时宜”;三是更重视人的因素。“人定胜天”一词在南宋中期开始出现。据此可知,此书(     
A.全面总结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B.标志传统农学完成根本性转变
C.强调积极主动地改造利用自然D.深受理学格物致知观念的影响
2024-05-06更新 | 20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7次组卷 | 117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A.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B.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D.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