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下面是《中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及谷物进出口数量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2003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公斤/公顷)

4332

5607

5621

5719

5733

5805

谷物及谷物粉进口数量(万吨)

208

2559

2047

1785

——

6536

谷物及谷物粉出口数量(万吨)

2194

156

249

318

354

331

①近年粮食总产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②粮食安全基础稳固
③在增加粮食产量方面取得较大成就                 ④产需缺口有所加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09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2017年6月~2021年6月我国对功勋模范人物的表彰概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当今我国
时间表彰
2017年6月“八一勋章”(10人)
2018年12月“改革先锋”(100人)
2019年9月,2020年8月“共和国勋章”(9人)。“国家荣誉称号”(31人
2019年9月、2020年11月“友谊勋章”(7人)
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勋章”(10人十10个集体)
2021年6月“七一勋章”(29人)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民心B.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
C.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社会风气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97年,香港GDP为1.34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香港的GDP已达2.52万亿人民币;2020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 GDP下降6.1%,但 GDP也达2.4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高达32万人民币。2021年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是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出口创新高、失业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香港
A.香港经济政治持续发展B.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D.始终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
2021-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法制产生于清末法制改革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参照德、日、意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拟定了《中华民国民法》并于1929—1930年分编颁行,这是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它基本达到了世界近代民法典的水准,结束了中国大陆上数千年民法缺失的状态,是中国实现民事立法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29年1月29日民法起革委员会成立,至1920年12月22日日全部公布完毕,整部民法典的制定工作用时不到两年。1949年后,新中国发布文告,废止了包括民法典在内的国民党政府颁布实施的所有法律。

——摘编自张新宝《中国民法的百年变迁》

材料二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报告,提出了“编纂民法典”的任务。2016年、2018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并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汇报,并作了指示,为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由全国人大通过,2021年元旦起施行。中国自清末法制改革以后至此,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经艰难、曲折,最终胜利到达彼岸。我国民法典编纂融入了世界民法潮流,也推动了这一潮流向前发展。

——摘编自王立民《中国百年民法典编纂历程与启示》

某学者认为,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是《中华民国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历程不同的主要原因。请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反对该观点或另提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09-03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1958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2023-1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
9 . 下表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具体实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

实践

1988年

中国正式提请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并于次年派遣20名观察员参加纳米比亚过渡时期援助团

1994~1999年

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1亿特别提款权贷款,向泰国和印尼提供了1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2009年

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40%~50%

2021年

中国此前发起创建的亚投行,截至2021年中国已批准147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289.7亿美元,惠及31个域内外成员
A.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举
B.努力推进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
C.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2022-12-23更新 | 692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