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学习英国工业革命,可以从集证辨据入手,进而深入理解,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1.若要了解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以上三则材料中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2.1858年7月10日,英国著名的讽刺漫画杂志《PUNCH》刊登了一幅题为“沉默的强盗”的漫画,画面为一具骷髅在泰晤士河上划船,船旁漂浮的是鱼和动物的尸体。在画题下还有一行文字:“Your MONEY or Your LIFE!”。该漫画反映了其作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怎样的看法?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作者提出的,对工业化进程中“MONEY”和“LIFE”的选择?
4.有人说,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MONEY”和“DIGNITY”(尊严)的选择,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023-1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观察下面的连环漫画,它所反映的政治现象发生在
A.北宋B.南宋C.明朝D.清朝
3 . 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区域经济一体化
B.全球经济一体化
C.区域一体化与主权让渡的利益冲突
D.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
2019-11-01更新 | 3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历史学科期中测试卷
4 . 下图是摘自《中国新闻网》上的一幅反映垄断与竞争关系的漫画,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最适当的是
A.垄断竭力保护竞争
B.垄断不易形成竞争
C.垄断与竞争不相容
D.垄断与竞争共存亡
2019-09-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下图漫画寓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派“中体西用”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清末预备立宪
6 . 下图是1895年英国《PUNCH》杂志刊登的一副时政漫画,漫画所涉历史事件后,中国政府被迫接受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 丝绸之路

材料一   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出了让游牧部落觉得它珍贵以外,丝绸在古代还扮演着诸多重要的角色。在汉朝……成匹的丝绸经常被用作货币,或作为军饷,或作为中亚佛教寺院惩罚僧人的罚金。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的同时,还成为一种国际货币。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塞里斯国(即中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

材料三   下图为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胡商遇盗”图,图中文字:“……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赀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诗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冤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图为:敦煌莫高窟盛唐壁画“胡商遇盗”图)



(1)根据提示,将下列商路填入表格后相应的横线处。(填字母)
A草原丝绸之路     B西南丝绸之路     C丝绸之路     D海上丝绸之路

商路

途径地区

(1)_______

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

(2)_______

从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出发,进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

(3)_______

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亚欧大陆

(4)_______

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在古代扮演的角色。
(3)以下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表层或深层信息是(     
A.古罗马和中国已有丝绸贸易B.丝绸之路为两国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C.古罗马很了解中国盛产丝绸D.古罗马已熟知中国丝绸的制造工艺
(4)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分析汉朝贸易的主要产品是丝绸的原因。
(5)请说明材料三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023-12-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工业时代与世界变局

材料一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完成问题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的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大批产业工人被雇佣到机器轰鸣的厂房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根据下图,完成问题



(1)上述工业文明成果按照出现的先后,图片顺序应为____
(2)请写出上述图片中,画面反映的事物所使用的动力: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_
(3)工业革命推动了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领域?
(4)图片反映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哪些信息?
(5)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请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从生产方式、政治变革、国际格局等三个方面加以阐释。
2024-03-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小明同学在学习《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一课时,对教材上北京城址的变迁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一: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下图)



1.三朝北京城址在形状上有什么相同点?

小明同学想了解上述特点的历史起源,查找到关于国都的形制有如下记载。

材料二:匠人营建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前是朝廷,王宫的后面是市。夏后氏的世室……殷人的重屋……周人的明堂……

——(战国)《周礼·考工记·匠人》(译文)

2.依据上述材料,小明同学能否确定第一问中都城形状特点起源于夏朝?为什么?

2023-1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向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墙”的历史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墙”的修建与倒塌之间不断轮回。


(1)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功能不同的墙,对文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标出下列墙在下图所处的位置空间。(填字母)
A.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国王命人修建城墙
B.公元前27世纪法老命人营造防沙墙
C.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人所建造的防御墙
D.1961年修建的柏林墙
E.15世纪印加人所筑长城
F.2003年修建的印巴边境的“隔离墙”

在中国近代,“墙”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1912年,《真相画报》对上海拆除旧城墙一事大加赞赏:

上海租界六通四辟,车水马龙,毫无障碍,唯县城闭塞,有同圈禁,不独贻笑外人,对于我国民,亦有种种之妨害。交通既形不便,空气定多秽浊,吾民何辜,受兹苦恼。……真足为新世界新人物之纪念。


(2)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时期拆除旧城墙的原因。

材料二   1912年,《真相画报》关于是否拆长城的评论:

历代以之限西北戎马之足,匈奴……等族,皆有所畏慑,不能越雷池一步。前清自辽左入主中原……二百余年,北方无烽燧之警,今更五族一家,共为同化,此城遂同虚设……。而与其拆之而劳民,不若存之以为考古之资料。埃及之金字塔、罗马之千里石渠,合之长城,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欤。


(3)根据材料二说明,杂志编者从哪些角度陈述了他反对拆除长城的意见。
(4)美国总统曾对柏林墙的修建表示“墙比战争好太多了”,柏林墙的修建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单选)(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D.殖民体系的瓦解
(5)综合上述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历史上“墙”的修建与拆除的看法。
2023-04-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