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3-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学者把秦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从秦朝开始有了皇帝制度和帝国体制,它的建立者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出现这样一幕对话场景。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段对话出现的政治背景是什么?围绕国家治理,王绾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制度?随后秦始皇的决定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汉武帝刘彻是秦始皇以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并且走向了顶峰。


(2)据所学知识,“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的做法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西北开疆拓土等方面分别叙述。

唐朝将中国扩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是秦始皇、汉武帝以来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唐帝国的声望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3)唐太宗曾说“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结合所学,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4)依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曾提出“能必副所",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引起人的认识活动,而人的认识必须与客观世界相符.这位思想家也主张
A.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B.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D.动而趋行者动,动而赴止者静
4 . 商鞅变法移风易俗,后世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战国策·魏策三》

材料二 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秦人务实而好利,但这种价值观仅限于个人层面。商鞅在顺应这种价值观的基础上,把它进一步提升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并以此价值观为基本原则,完成了各项变法改革措施的制定……商鞅之法中,个人私斗是明令禁止的,并且还会受到惩罚;而在战争中勇敢杀敌并取得敌首者,则会受到厚赏。商鞅这一利禄官爵皆出于兵(战争)的政策无疑起到规范人民行为的作用,增强了国家的战斗力。

——摘自邱忠来《商鞅变法与秦文化革新》

材料三 商鞅在风俗方面的革新曾受到一些人的诟病,特别是汉代学者的批评。其中,汉初儒生贾谊的上疏最为有名:“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数。”(《汉书·贾谊传》)他认为改革后,秦国风俗日渐变坏,表现为富裕家庭中的男性成年后就各自分家,穷苦人家的儿子只能入赘到富人家,这就使得儒家所向往的几代同堂、父慈子孝的氛围不复存在。

——摘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特点。
(2)材料二中,为提升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商鞅采取了哪些举措改变旧俗的?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贾谊对商鞅变法的态度是什么?并说明其持此态度的主要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