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46 道试题
1 . 亚历山大远征后,埃及文字和西亚楔形文字逐步变成了死文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需要将其民族经典先翻译成希腊文才能理解。出现上述现象主要由于(     
A.东西方的文化不断融汇B.各地文化趋于统一
C.希腊语言文字得到推广D.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社会中的文化认同

材料:1788年,英国在澳洲建立了早期的殖民地。此后,大批土著居民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其带来的病原体,欧洲白人成为澳大利亚民族的主体,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1901年,为维护白人利益,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制定了《移民限制法案》,法律给予了移民官员高度的自由决定权来阻止非欧裔人们进入澳大利亚。

为取得二战的胜利,澳大利亚被迫推行大规模移民计刻,广泛地从非英语国家和地区招募移民,使欧洲白人在澳大利亚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下降。1945年,旧金山会议上,澳大利亚被列入种族主义阵营。1952年,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与向非种族隔离一起被联合国总委员会列入会议议程,受到同声谴责。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与英国的经济往来减弱,与亚洲之间的贸易迅速扩大,而排斥亚洲移民的政策,不利于与亚洲各国保持友好关系。多地的非欧民族为争取公正的待遇爆发了反种族歧视的游行示威。1972年,澳大利亚移民部长宣布接受并资助非欧洲裔移民入境;1973年,工党志特拉姆政府也宣布现在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并强调不同民族或种族文化应和平共处,以后历届政府都积极推进这一政策。

——摘编自刘有发《浅谈澳大利亚国策的演变》

(1)指出材料中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加以阐释。
(2)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8世纪到10世纪前期,阿拉伯学者掀起广泛翻译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及周边文明地区书籍的百年翻译运动。该运动催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阿拉伯帝国境内各部族和各种族人民的共同心理认知得以形成。这反映了该运动(     
A.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扩张B.彰显出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C.使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D.改变了阿拉伯帝国的落后状态
4 . 送王船是15至17世纪流行于中国闽南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的开展,该民俗活动逐步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成为当地华人社群的传统活动。多年来,当地众多的印度裔和马来原住民也乐于参与其中。据此可知(     
A.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区域文化取向趋于一致D.商业贸易助推文化交融
5 . 东晋成帝时期,礼拜王导夫妇的君臣“殊礼”成为常制,郊祀礼也发生变化,象征帝后的太微、轩辕与代表宰辅的三台、文昌并立。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影响尚存B.士族专权影响政治礼仪
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冲击D.政权分立削弱君主权力
6 . 龙山时代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晋南、江汉、海岱、环嵩山地区的兽面或神人面均有阔脸、臣形目和蒜头鼻等主体特征。这反映了当时(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B.形成了区域文化认同
C.已经出现公共权力D.早期国家进一步发展
7 .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稣,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罕默德,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这反映出(     
A.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B.战争造成区域文化混乱
C.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变化D.中西之间往来更加频繁
8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末至18世纪世界人口移动简表

时间主要流向主要人流
15世纪末和16世纪从西欧到中、南美和北美从宗主国派去的殖民统治者或移民者及其后裔
16世纪和18世纪从非洲到美洲从非洲运去的黑奴

——摘编自《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5世纪末到18世纪人口移动的重要事件,归纳人口移动给相关地区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史分期是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人类的早期文明,在这一阶段,神明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均受到神意的桎梏并以神为中心来看待世界,而没有超出这一局限。在历史实践中,神明崇拜大行其道,统治者通常被看成是神之子,代表神来统治人民,当然也利用神明的威严来施行其统治。所谓人类的轴心文明,指在思想和观念上超越了神明的束缚,建立起以人自身为中心的世界观的文明。这类文明所建立的原创性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历史与文化形态。在轴心文明之后,鲜有原创性的文化体系出现,大一统的帝国此时开始形成,大体上可以说是古代帝国兴盛的阶段。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中国、印度、希腊,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

——(德国)卡尔·雅斯贝斯《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分期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任选材料二的一个文明中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被列为“轴心时代”文明中心的依据。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工业革命期间,以瓦特为代表的能工巧匠几乎都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接受的是学徒教育。在伦敦当学徒的瓦特改良蒸汽机;在首饰店当学徒的富尔顿发明了汽船;见习司炉工斯蒂芬森靠在夜校旁听和自学制造出第一辆火车。这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A.科学家更重视参与生产实践B.尚未重视对科学理论的探究
C.学徒教育质量优于学校教育D.技术发明主要源于经验积累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孔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