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A.同盟会党员证B.“红军临时借谷证”
C.“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邮票D.“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商店”照片
2021-09-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7年是邓小平□□□□二十五周年,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科学回答了实践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文中的“□□□□”应该是
A.一国两制B.恢复高考C.南方谈话D.科教兴国
3 .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共和主义
2016-11-27更新 | 220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6年5月由冯友兰撰文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落成。其中碑文“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碑文体现了(     

A.振作青年精神,倡导个性解放B.颂扬民族胜利,寄望民族复兴
C.进行社会变革,挽救民族危亡D.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2024-05-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邮票大历史邮票不仅是“邮资凭证”,更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见证。邮票作为“国家名片”,承载更多的“方寸纳天地”的价值,是一个民族特定阶段自身历史具体、生动的写照。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1952年《土地改革》特种邮票1953年《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1955年《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特种邮票
1955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纪念》邮票

1957年《农业合作化》特种邮票

1965年《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纪念封

——摘自中国邮政网


(1)上述纪念邮票展示的史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变化?
(2)作为一位历史学习者,请你以上述某一个邮票所述史实为中心,建构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人民网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三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孙中山创立了什么理论?后来又有何新发展?这些理论成果分别指导了哪些重大革命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一九二七年的痛苦考验”,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他指出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的含义是什么?实现这种巨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2021-09-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泰坦尼克号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航行过程中不断传输的电报,是利用电流交替地通电和切断产生不同的信号,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目的的新工具;再比如船上的电话、电灯、无线电通讯,都让航海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船和船、船和陆地之间不再遥远。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后,就曾利用无线电信号向周围船只求救。

——《纪念泰坦尼克号遇难100周年》

材料二   “新帝国主义”一词是颇有道理的,因为这种19世纪后期的欧洲扩张就它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完全是前所未有的。虽然罗马通过掠夺、通过收集主要以粮食为形式的贡物,简单、直接地剥削其殖民地,但是,它的剥削并不特别地影响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和结构。殖民地继续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生产几乎同样的粮食和手工艺品。将这种帝国主义与后来侵扰并改造整块整块大陆的那种帝国主义相比,就像将一把铲子与一台蒸汽挖掘机相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指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1)概括材料一中在泰坦尼克号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的科技成就并简述其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两种“帝国主义”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造整块整块大陆”这一论断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体现。
(3)材料三中反映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021-09-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的关键词是“分手”。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B.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对全球化区域化带来的挑战的回应
D.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