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据史料统计,1981-201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基本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见下表)(单位:%)
1981年1990年1996年2000年
全国34.6832.8933.0328.41
男婴35.5632.3630.4523.92
女婴33.7233.4836.0433.75
2001年2002年2010年①2010年②
全国22.2120.203.8213.93
男婴18.6818.513.7313.62
女婴26.3522.263.9214.30

注:①数据源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统计司的《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②数据源于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9月2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上发布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一文。
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
A.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B.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
C.经济发展及国家高度重视医疗事业D.爱国卫生运动与公共卫生的普及
2 . 如表是抗日战争时期部分群体货币收入的购买力指数数据(以1937年为100)。据此可知,抗日战争时期(     

教授士兵公务员(重庆)产业工人农村工人(四川)
1937100100100100100
1938959177124111
193964644995122
19402529217663
19411522167882
19421210111575
1943146106958
194411

41
194512



A.农民受战争影响较小B.民族工商业濒临破产
C.国统区物资供应紧张D.国民党统治严重削弱
3 . 有美国学者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1872年和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的经济和军事分配柱状图。图中1950年世界主要大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发生的变化主要反映出(     
A.英、法、德三国实力普遍衰落,开始走向联合
B.美国经济实力膨胀,美苏军事实力已基本相当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已形成两极对峙格局
D.德、日两国军事实力在二战中严重削弱
2023-05-1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武汉城市转型与发展】

材料一   武汉地处内陆腹地,居中得水,地理区位优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的大都会。武汉不仅在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中打响了第一枪,而且早在19世纪中期就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武汉的传统社会特征同样非常突出。武汉解放伊始,就面临着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的任务,新生的城市政府明令禁止和严厉取缔纳妾、赌博、吸(鸦片)烟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大力移风易俗,改革、消除各种毒化社会、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生活习俗。

——刘崇顺《社会转型与城市发展——写在武汉解放60周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汉立足自身实际,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对城市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武汉市在重点解决城市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缺位、错位等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全口径城市管理数据互通共享,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城市管理的权威和综合效能。同时,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和引导,积极优化网络生态环境。政府先后制定《武汉市容环境卫生规范》《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既规范了城市管理执法权力,又促进新高考联考协作体了权力运行的精细化。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武汉即提出城市管理市场化改革思路,由政府花钱买服务,引入市场力量、使用市场手段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武汉市引导社会各界通过问计献策”“电视问政、微信微博等各种途径参与城市社会管理,为优化城市治理出谋划策。

——陶维兵《武汉城市治理的历史探索与未来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武汉由传统都会向现代都市转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化治理的经验。
2024-04-27更新 | 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59年,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航程变化如下,以下数据说明,苏伊士运河的修建
起讫点绕好望角经苏伊士运河
伦敦——孟买17400km10100km
马赛——孟买16000km7400km
伦敦——新加坡18990km13350km
①大大缩短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程
②促进贸易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③有利于西方在东方的殖民侵略
④密切了西方与东方的经济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澳大利亚学者安东尼·瑞德根据东南亚诸国所存档案文献,对东南亚诸国向明廷朝贡的情况作了详细研究(如下表)。该表折射出明朝(     
1400-1489年东南亚国家向明朝贡情况统计一览表(单位:次)

             国家

年份

瓜哇

暹罗

占婆

柬埔寨

马六甲

文莱

菲律宾

1400-1429

30

27

23

7

16

9

9

1430-1459

15

9

22


8



1460-1489

3

8

10


3



A.对外交往趋于保守B.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C.宗藩关系逐渐瓦解D.丧失东方大国地位
7 . 下图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各年份有正式外交关系国家的数量统计。下列关于图中数据的解读,可以说明“一边倒”方针(     

A.彻底打破了被孤立的僵局B.导致西方对新中国的敌视
C.推动了联合国席位的恢复D.改善了新中国的外交处境
2024-04-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9 . 1986年,电视剧《新星》在全国热播,赢得了超高收视率,引起强烈反响。武汉市社科院学者对该剧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为“观众对评论《新星》的语句选择”,统计情况如下:
评 论 语 句打勾(%)没打勾(%)总计
1.《新星》的主要演员演得很好,很自然。62.337.7100
2.《新星》容易使人迎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老干部都象顾荣那样,
是反对改革的封建保守势力。
11.988.1100
3.《新里》的故事情节生动,能吸引人,看了一集又想看下去。67.033.0100
4.《新星》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它通过对一个县的政治生活的描写,真实地揭露了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77.722.3100
5.《新星》过分渲染党内的政治斗争,不利于巩固当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3.496.6100
6.《新星》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反映子人们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78.521.5100
7.《新星》狠狠地鞭挞了官僚主义、封建残余等不正之风,看了解气,痛快。69.031.0100
8.《新星》把老干部都写成了改革的阻力,是对老干部的诬蔑。3.696.4100
9.《新星》以它的真实性征服了广大观众,这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许多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不真实。55.344.7100
10.《新星》把社会描写得太黑暗了,不利于鼓舞人们搞四化的斗志。2.597.5100
11.《新星》把改革的阻力形象地摆在观众面前,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改革艰巨性的认识。76.623.4100

——王铁《把民族的热情保持在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上——电视剧<新星>观众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该剧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满足人民需要B.批判社会问题
C.紧扣时代脉搏D.文艺百花齐放
2023-1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十月革命以来,苏俄(联)的城市化进程十分迅速。据苏联学者统计,1917—1982年,苏俄(联)共建设了1238座新城市,平均每年20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国家有较强的组织调动能力B.苏联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受益于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苏联改革取得较为显著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