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1950年和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可知,现代中国(        
时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
1950年157万吨公里1万人次767吨
2008年376亿吨公里1.92亿人次407万吨
A.飞机成为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B.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交通业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D.航空货运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B.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D.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2023-03-20更新 | 53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英国出口占国民收入的5%,100年后这个数据增长到15%。19世纪80年代早期,出口已占英国国民收入的30%。制成品出口的高增长,为英国制造业赢得了更大的规模优势,压缩乃至消了除海外市场上当地竞争者成长的空间,并为英国辅之以武力征服等手段将其他国家纳入自己的国际分工体系奠定了基础。俄罗斯、印度、埃及、阿根廷、西印度群岛……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沦为了向英国提供初级产品的“行星国家”。19世纪英国诗人就如此咏唱:“看那儿机器在运转不息/英国的这些征服的武器/是它不流血战争的胜利品/这些多么卓越的利器/战胜了波涛和大地/靠它们航行、织造和耕犁/洞穿了绵亘不断的丘陵/横跨过重洋万里。”

——摘编自梅新育《帝国夕阳:不列颠“世界工厂”与贸易霸权的挽歌》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当美国和德国开始把电力和内燃机作为工业的动力和动力机时,“英国采用新技术的迟缓是令人心焦的。如纺织仍然用旧式纱锭,炼钢仍然用开口炉,而德国抢先使用效率更高的炼钢炉和旋转式纱锭”。“世界工厂”这个包袱,使得英国对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设备更新时受到巨大阻力,在建立电力、汽车等新型工业部门时行动迟缓。著名经济学家克拉克认为,从1900年开始,英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正是英国不发展新型工业部门,以及工业技术上的停滞和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后果。

——摘编自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口的迁入率是41.75‰,迁出率是39.95‰;1959年分别是47.53‰和42.66‰,,全国人口的迁入率、迁出率在1963年和1964年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为20‰左右。

——摘编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二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2020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规模4927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11.41%攀升到34.90%。流动人口由2000年的10036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3758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62%。2000年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仅为233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跃升到8.28%。2020年,流入城镇的人口规模高达3.31亿人,比2000年提高了20.47个百分点;其中乡城流动人口占75.22%。

——摘编自朱宇、林李月、柯文前、肖宝玉《中国人口流动变迁及其对城市更新策略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55—1965年我国人口流动的政策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人口迁移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3-11-26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20年美国国家贸易评估报告》确定的主要数字贸易壁垒包括数据本地化、数据跨境流动和网络广告等多个方面,涉及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美国在数字领域高举“数字自由主义”大旗,强调自由开放,但却以威胁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经济为借口,禁止与中国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应用程序有关的交易。这可用来说明(     
A.非经济要素严重制约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冷战影响经济发展与技术交流
C.新技术革命引发美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D.旧国际经济秩序依然根深蒂固
6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0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下图是“欧洲教育(Education),圣经(Bibles),科学(Science)和商人手册(Merchants’Manuals)四个学科领域图书印刷数量的年度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印刷书促进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B.欧洲的印刷技术不断更新换代
C.印刷书出版随宗教改革达到顶峰D.欧洲的文化知识水平总体下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初期,西欧的商业和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西欧各国的贸易随着东印度群岛、非洲和南北美洲等新的海外市场的出现而大幅度增长,工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英国采煤和炼铁业的发展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这些经济上的进步推动了技术上的进步,后者转而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远洋贸易刺激了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为了制造罗盘、地图和仪器,一批新的、有才智的、受过训练的工匠出现了。航海学校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相继开办,天文学由于其明显的实用价值而得到认真的研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天文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依靠数学推理分析数据,他们渐渐放弃了托勒密的理论,转而接受哥白尼的宇宙观。不仅如此,一些天文学家开始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力学研究当中去,作为一个分支科学,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主体。到17世纪中期,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已成为力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正是依靠观测与数学,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界的研究模式,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科学革命。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三   在科学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比科学革命时期得到了更为详尽的研究,然而这一时期的起止年限仍然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它起于1500年,止于1800年,越300年时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科学革命仅仅是指17世纪的戏剧性进展。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的关系,在任何一种时间界定中都是决定性的因素。

——摘编自(美)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

(1)关于科学革命的成因,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学者各是从什么角度予以分析的?并分析影响科学革命兴起的因素。
(2)材料三认为科学革命的起止年限是个谜,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此的看法。
9 .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14个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了(     
A.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基本消除B.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C.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D.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得到显现
10 . 如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统治权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现实需要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