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了唐朝天宝十四年至乾元三年户籍数、人口数和纳税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导致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地方割据势力同中央政府争夺统治权B.少数民族同中央政府矛盾激化
C.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现实需要D.中央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999年—2006年世界难民人口数据统计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战争使难民数量持续上升B.“世界难民日”设立后难民数量持续下降
C.联合国难民署的政策成效显著D.难民问题仍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3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4 . 根据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0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40%,OECD成员国占60%;到2010年,发展中国家占比达到了49%,OECD国家占比是51%。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提升
C.发达国家陷入经济危机D.南北差距问题得以解决
5 . 下表反映了1941年和1945年国民政府普通公务员考试中及格人员党籍(国民党/非国民党)的统计情况(单位:大)。这一变化趋势(     

职别


时间

党籍

法院书记官

监狱官

统计人员

会计人员

总计

1941年

党员

31

12

4

2

49

非党员

36

6

2

6

50

1945年

党员

30

10

4

35

79

非党员

14

8

12

32

66

A.说明通才知识的考生受到政府重视B.促进了近代民主共和政体的发展
C.客观上利于强化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表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已实现
2022-11-13更新 | 317次组卷 | 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

——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

材料二

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

——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对秦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式及其经济停滞状态出现。而究其原因则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均经济量值的停滞和下降。其中,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亩产的提高主要在于亩均劳动量投入的增加。由于地少人多,其生产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传统商业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所谓“其货纤靡,其人善贾”,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其运作能量和运作方式不具备现代市场的内在张力。在经营商业是“末富”政策环境中,商人的正常经济活动常受到政府的“超经济强制”的干预,商业活动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官府的“留难”。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明清时期,中国外贸主要有官方朝贡贸易、公行贸易和“非法”的私人贸易,这一时期的贸易与唐宋相比,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原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而汉口开埠后,各种洋货便经汉水支流小王唐、白河流域销往到此,而这一地区的土特产品,也经水运销往汉口和国际市场。

——摘编自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内向化趋势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9 . 英国人赫德任职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任内创建了税收、统计、浚港、检疫等一整套海关制度和现代邮政系统。有学者认为这时期的财政总收入,较道光时期的4000万两,几乎增加1倍,而关税和厘金的征收数量均超过田赋,成为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同治中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清朝旧有的财政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中国海关制度逐渐近代化B.赫德坚决维护中国利益
C.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D.国内关税逐渐走向衰亡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根据欧洲学者统计,从美洲运到亚洲的白银,约占美洲白银产量的30%。其余70%以上是输送到欧洲大陆的。但是,输送到欧洲的白银约40%仍然被送到了亚洲。据以上材料推测以下“白银在明朝中后期运往中国的路线”中最常用的路线是(     
A.里斯本——好望角——马六甲B.广州、泉州——南阳——波斯湾
C.伦敦——威尼斯——亚历山大港D.河西走廊——阳关——小亚细亚。
2022-07-06更新 | 176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