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根据唐代官方的漕运数据统计,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官仓所收米粮以河南、河北的漕粮为主,关西(含关中)河东(山西)次之,淮南、江南仅居第三位。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仍在北方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运河漕运受到阻碍D.粮食仓储体系完备
2 .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医疗、交通出行等多领域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北京公安系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处理海量案件和警情数据,利用机器大脑每小时可处理1.2万封信件,0.3秒内可检索到关键词的匹配结果。可见,人工智能技术(     
A.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B.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C.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D.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2024-01-17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练习(一)历史试题
3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三次西征以后,蒙古统治者挟持军事上的胜利,将大批被征服者迁徙到东方。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回回人,这些回回人原是居住在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迁入中国后从事手工业、农业和充当职业军人,担任传教士,或者依靠贸易为生,少数人在中国当了官。另有一些从唐宋以来就频繁地出入沿海港口、经营对外贸易的阿拉伯人,和当地民族居民通婚,产生了“土生蕃客”的侨民世家。回回人东迁以后,这些穆斯林侨民也加入回回这个队伍中。从那时起,在中国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信仰伊斯兰教为特点的,使用汉语而又具有学习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的历史传统的回回民族。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2019年全球移民数量2.72亿人,2020年的数据为2.81亿人。欧洲占国际移民总数的比例达30.9%,亚洲30.5%,北美20.9%、非洲9%2020年,65%的国际移民居住在高收入国家,31%的移民居住在中等收入国家,尤其是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居住在低收入国家的仅占4%。约占78%的国际移民处于15岁至64岁的劳动年龄。截止2021年底,全球因迫害、冲突、暴力以及违反人权等导致的被迫移民人数再创新高,总数达8930万人。

——摘编自陈积敏《当前国际移民的新动向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回族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国际移民的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

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
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
510174.24323.55166.691
1015251.57321.06577.407
1520372.93422.26987.680
2025397.19317.596103.880
2530563.78021.240129.562
3035535.23516.264125.446
3540517.68013.91697.089
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

材料二   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瓦解,广大亚非拉国家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被掠夺奴役状态,实现了政治、经济独立和国家自主发展。但经济弱势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西方国家依托其先进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全球政治治理中占据优势,拥有更多话语权。进入21世纪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约85%,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根据2018年7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的数据: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80%。按汇率法计算,这些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另一方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一超”与“多强”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一方要打造单极世界,其他方要推进多极化。近30年过去了,多极化不断推进,单极“梦想”日渐遥远,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等已成为重要的多极力量。

——摘编自刘建飞《把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的本质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面对这一“大变局”作出的应对措施。
2024-01-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相关数据

年份191819191920192119221923192419251926总数
实际罢
工次数
256646499147563185351233
由“爱国
运动”引
起的罢工
次数
0350011114119198
有报道的
参加罢工
工人总数
6455915204614010802513905035835618607848215395851813291

材料二   五四运动应看作历史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事实上,自19世纪西方势力开始撞击古老的中国,中国就开始了她的蜕变,她调整了脚步,走了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来适应现代文明,而五四运动实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现代中国的知识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8—1926年中国工人罢工运动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是这段旅程中要事频繁、最富于决定性的一个阶段”。
2024-01-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二者的关系,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北地区自汉代以来就一直进行农业耕作,宋代又砍伐了大量森林,这里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环境退化迹象的地区。1855年,帝国放弃了维护大运河这个传统的治国方略后,高粱秆等燃料都变得稀缺起来,这导致了日益增多的大洪灾,取暖和做饭的燃料也越来越少,人们会从生态上极为关键的村外地区——河堤、山坡、荒地和以前的林地榨取资源,导致作物产量的下降。后又被迫燃烧畜粪这类效果极差的燃料,而且这还是一种绝对必要的肥料。在约1700年到1900年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历任皇帝和督抚都通过筑堤、引渠和挖泥来稳定首都地区的河流,但仍然无法消除水患。京畿地区随着东淀和西淀的日益淤塞,农民开始将其垦为农田,19世纪后期时,今天北京周围的河流已经很少有水流了。华北平原环境的退化使该地区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当然受到了影响,加剧了粮食短缺,整个地区都会遭受饥饿的打击。各地出现的匪患也就不足为奇了。

——摘编自(美)马立博《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19世纪,英国伦敦工厂林立,居民众多。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1873年12月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近千人死亡。到1956年,英国议会通过《清洁空气法案》划定“烟尘控制区”,区内的城镇只准烧无烟燃料、推广使用电和天然气;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至郊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增加的汽车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随之在20世纪9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使得地铁成为大多数伦敦人出行的首选。

——摘编自《气象灾害大事件》第24期

材料三:“由亚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3年1月1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19世纪的英国环境问题的不同成因。并说明对现今中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观点。
2022-12-2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达标训练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1876年至1880年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贸易占世界出口贸易的51%,农业国间的贸易占4%,工业国间的贸易占45%,1913年分别为52%、5%、43%,1938年分别为50.48%、9.09%、40.43%,1956年分别为48.07%、9.86%、42.07%。这些数据折射出(       
A.农业国家经济过度依靠工业国家B.国际经济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正在逐渐衰退D.国际贸易分工仍具有不平衡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