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是2017年国内外粮价状况图示
当前粮食价格倒挂问题仍较为严重

——资料来源:农业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该状况(     
A.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粮价保护B.说明深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C.体现美欧对我国农业的打压D.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秦敦示意图,敦为圆形,敛口,鼓腹,圈足,有盖,上为圆形把,通体饰勾连云纹和回纹。器内有铭文“轨”字,又称为“轨敦”,兼有督促与法度之意。这体现了秦朝(     
A.注重法律教化的日常灌输B.百姓的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C.铜器品种与铸造技术单一D.民本思想成为法制化核心
3 . 晚清时期,常关、海关、厘金局三者业务范围变化示意图(如图)如下,这一变化过程表明(     

A.清政府财政自主权逐步削弱B.列强资本输出缓慢增加
C.税收机构重叠影响行政效率D.地方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4 .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2023-07-13更新 | 719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人类商贸活动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由于农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农业染上了商业色彩,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并非自己消费,同时粮食商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在国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欧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贸易逆差之中。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标志,也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这一战略决策的作出,充分体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搅全局、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充分展示了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必将对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商业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叶世界贸易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简述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重要而深远影响。
6 . 下为845-865年文臣(主要是朝臣)在藩帅(以节度使、观察使为主)群体中所占比例的示意图。

由此可推知,当时(     
A.中央集权有所加强B.藩镇控制了朝政
C.唐朝国势由盛转衰D.地方的动荡加剧
2023-07-1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马丘比丘城遗址(图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图一位于《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图二)中的(     

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
8 . 2013年11月23日,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划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及识别区示意图,规定凡是飞越该范围的外国军机或民航飞机必须向我方提前报告任务性质、进行安全识别。这一做法(     
A.基于通信技术发展B.利于推动文化输出
C.凸显大国责任担当D.旨在捍卫国家主权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面是汉代中央官制示意图,这一制度( )
A.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B.推动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C.加强了皇帝的权力D.形成了察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早期留美的容闳提议,经曾国藩、李鸿章奏请慈禧批准从全国选招的留学幼童,于1872年至1875年分四批赴美后,拟先读中学,再进大学。为避同学嘲弄,有人剪掉了辫子,改长袍马褂为西装,见师长羞于跪叩,还有人随房东去基督教堂,惹怒了“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正监督吴嘉善和驻美公使陈兰彬,他们认为学生离经叛道,不读儒书,目无师长,沾染恶习,有以夷变夏之险。不顾容闳的反对,1881年奏请慈禧批准撤回全部幼童,遣送回国,并关押起来,最后不问所学而分配到全国各地。尽管这批归国少年有不少以后成为晚清民初的优秀人才,那并非初衷。

——摘编自屈秩著《留学制度的演变与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

材料二   教育部系统1951-1965年留苏学生人数示意图


——摘编自周尚文著《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政府撤回留学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国留苏学生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