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3 . 明清时期的地权转移、土地价格和赋税制度变动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契约文书所记载的地价的上扬与下跌,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动。地价除了本身的贫瘠、地理环境位置之外,往往又与时空关系密切。如处于经济发达的江南水网地带与晋、冀、鲁、豫、陕、甘的地价自然不同。又因时间不同,如明万历间、清乾嘉间虽然经济比较繁荣,社会也较稳定,但因国内市场的扩拓,经营工商业者日众,土地价格随之下跌。土地买卖双方都要履行法定手续,当地权转移交割之后,业户要承担交纳赋税义务。

——陈学文《土地契约文书与明清社会、经济、文化的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吴地在前几个朝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且日益繁荣起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吴地重镇苏州逐渐发展成为江南工商业中心,同时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中心之一。而且,苏州的丝织和棉纺织业中,较早的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成为全国的先进地区之一。吴地由于区域条件的特殊性,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突破农业经济的文化圈,产生了与封建传统观念相背离的新的人生价值观。

——李晓燕《明清时期昊地商品经济的繁荣及市民文化的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土地契约文书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史料对于明清史研究的价值。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4 .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记载意大利玉米种植的两则史料。这两则史料可用于(       

A.研究新物种的引进价值的变化B.分析欧洲与亚洲间的物种大交换
C.印证价格革命降低农产品价格D.准确把握玉米传入欧洲的时间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梁启超指出:“中古及近代之小说,在作者本明告人以所纪之非事实,然善为史者,偏能于非事实中觅出事实。……此类事实,往往在他书中不能得,而于小说中得之。”他旨在强调(     
A.小说创作严重脱离社会现实B.小说作品中蕴藏着史学价值
C.史学研究中存在伪科学弊端D.史学研究只能依赖文学史料
2024-02-29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实行双重打击,时年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图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谱曲。

注:1943年曹火星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歌词中有一句话坚持抗战六年多1944年大家唱这首歌时,群众自动改成了坚持抗战七年多,最后凝固在抗战胜利之时——“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广泛传唱的历史意义。
2023-07-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碳屑和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B.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C.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D.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吏之道》(如上图)是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的一部分,阐述了从政任官的道理。其中说明了官吏的表现有“五善”“五失”,前者强调“忠信敬上”,后者则包括了“不安其朝”、“犯上弗知害”和“非上”等。官吏在处理政务时要“审悉无私”“审当赏罚”,同时还要“兴之必疾,夜以接日”,不得“贱士而贵货贝”“兴事不当”,否则会受到严惩。官吏在司法诉讼、惠民取民、公文处理、维护治安等方面都达到了要求,才能被称为“能”,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在个人操守与修养方面,既要坚持“一断于法”的底线,又要遵循谨己亲民的原则,还要能够止欲去愿、处柔防反。

——摘编自朱振辉《秦简<为吏之道>法律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吏之道》体现的法律思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简《为吏之道》的史料价值。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2022年3月4日,在良渚博物院举行了良渚文化&百泰精工IP授权仪式暨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展示了“尊琮”“渚梦”“玉鸟”等70余款产品,清华美院博导黄维介绍,这些产品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中的神徽、玉琮、玉鸟等因素。这些产品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真实再现了良渚文化的辉煌
C.有效地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由此可知梁启超认为
A.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B.家谱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C.家谱记载内容准确无误D.家谱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2021-06-1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