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与事的原型均取材于当时中国的陕北地区

1977年秋冬

报纸发表了教育部关于今年大学招生的消息,“白卷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2月,少平和他的高中同学都去应考了,但初、高中基础太差,一个也没考上。

孙少安迫于生活的窘迫,尝试着与自己的队员签订了一份生产承包合同,遭到原西县革委会主任冯世宽的严厉制止,这也许是整个黄土高原上的第一次自发性改革,但却匆匆夭折。

1978年夏

省里同意了原西县农村试行生产责任制。庄稼的生长同农民劳动的热情一样地高涨,更重要的是农民不必像生产队那样一年四季把手脚捆在土地上“磨洋工”,它们开始有了农闲时间去赶集上会,做点小生意,鼓弄起了家庭副业。

1980年春

尽管有人发出“国将不国”的叹息,但没有人再能阻挡住生产责任制的大趋势了,在处理完“抢分集体财产”的混乱情况后,双水村迅速走完了责任制改革的过程。生产队长孙少安不用负责队里的生产了,无事可做就自己投资在村里开办一个砖窑,纳税后利润可观,孙家的日子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1年以后

村临时初中班撤销后,失去代课教师工作的孙少平和许多村里的人前往大城市寻找机会,对他来说,那个地方是个更大的世界。1983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乡镇初级中学逐渐建立起来。

——摘编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要求:提取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
2023-07-1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21-22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22年3月4日,在良渚博物院举行了良渚文化&百泰精工IP授权仪式暨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展示了“尊琮”“渚梦”“玉鸟”等70余款产品,清华美院博导黄维介绍,这些产品设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良渚文化中的神徽、玉琮、玉鸟等因素。这些产品
A.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B.真实再现了良渚文化的辉煌
C.有效地保护了世界文化遗产D.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薄伽丘生于1313年,小时候在大银行当过学徒,没干几年便放弃了工作,捧起了荷马史诗,开始写些优美动听的诗歌。他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据作者说是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天内为了破除岑寂而讲的。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十日谈》以其通俗的格调,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力地促进了欧洲小说的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日谈》的史料价值。
2021-08-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铜陵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乾隆时刘汶《种烟行》一诗说道:“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问何不敛复不耕,汲水磨刀烟上版。……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往者岁歉难举炊,谁家食烟能疗饥。”该诗(     

A.道出了小农经济解体的原因B.表达了作者对粮食安全的担忧
C.反映了自然经济结构已解体D.是研究物种传播的第一手史料
7 . 清朝时期,现代中国疆域的版图逐渐定型。要研究清朝管理西藏的历史。可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史著《简明清史》B.小说《鹿鼎记》
C.文献《钦定藏内善后章程》D.影视《康熙大帝》
8 . 孤证不立,据此判断下表历史记录中,最可信的信息是(       

史料

出处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zhao),岁鼎(最吉利时候),克昏夙(木星上中天的天象),有(拥有)商……

利簋铭文

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zhao)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
A.交战的地点B.交战的时间C.战争的规模D.交战的结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以前,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武事,时设时废。《汉书》往往每逢大事,辄载:“事下丞相、御史。”唐代的行政中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即宰相的构成愈加复杂,中枢权力更加分化。

——摘编自施建雄《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通过这一调整,朱元璋大大地提升了皇帝的权力,致力于实现其所谓的“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构想,然而改革的弊端也立时显现。据史料记载,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前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大小事务都要汇集到皇帝那里作出最后决断,对皇帝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摘编自李子龙《虽无宰相之名 实有赞襄之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皖籍文人关于安徽区域内的太平天国活动等方面的记载,相对于其他区域而言,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与特点。1860年洪仁玕在给李秀成的信中曾这样说过:“夫长江者,古号长蛇,湖北为头,安徽为中……倘安徽有失,则蛇既中折,其尾虽生不久”,清晚期的官员曾国藩曾说过“中原腹地莫要于皖”。另外,自康熙六年(1667年)设立安徽省以来,拥有安徽籍贯的科举状元一共有41名,在为国家提供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使得安徽尚文的风气得到极大地弘扬。据统计,近代皖籍文人对太平天国记载的数量在全国占有很大分量,仅居江苏、广西等地之后。其中,皖南与皖中文人记载共17篇,而皖北文人只有1篇。这些皖籍文人身份不仅仅局限于官员、秀才与将领,还有商人、地主等等,涵盖了除贫苦大众外的各个阶层。记载的方式多样,主要的形式体例是记事,再辅以大量杂诗,大多是根据他们自己的经历而对历史的一种重塑。历史学家们要做的也是能够做到的是,从史料中试图全面地勾勒出历史。

——摘编自潘如军、陈金锋《近代皖籍文人对安徽地区太平天国运动的记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记载安徽区域内的太平天国活动方面,近代皖籍文人所具有的优势,分析其记载所呈现出的特点,并指出其对于史学研究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